母亲的针线篮

在我记事时就看到母亲有一个针线篮,听母亲说,那是我外婆用过的东西,在她出嫁时,外婆把这个针线篮送给了母亲。那是一个已经很破旧的小篮子,篮沿的竹条已经断掉,母亲用布带缠了又缠,但能看得出做工很精致,篮底用彩色的蔑条编制的彩色图案还依稀可见。不难看出篾匠师傅高超的手艺。
母亲的针线篮里装满了各色布头、彩色丝线、准备粘鞋底加工过的白色粗布,偶尔有几尺新买来的花布。只要母亲端出那针线篮,我们就感觉到会有新衣新鞋穿了,我们几姊妹就偎在母亲的身旁,一双双期待眼睛盯着母亲的手,期待着早日给我们做出新衣新鞋。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母亲算得上当地的巧娘,做的一手好针线,冬天,给我做的棉鞋,穿上软绵绵的非常暖和,夏天,给我们做的布底凉鞋,前面缀红色的绒球,后跟上绣上花,穿出去好叫人羡慕。
当时我们家里穷,我们姊妹又多,哪有钱给我们买布做新衣服。每年到了冬天父母亲就为我们过冬的棉衣犯愁,但是母亲的一双巧手,总会有办法,她把积攒的布头,按照不同的颜色,剪成不同形状的小布块,然后又拼成不同图案大布块,把这些布块再拼在一起,组成好看的图案花布,给我们做成坎肩,又暖和又好看。
当地的人把这种衣服叫百家衣。据说穿上百家衣,就会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因为这百家衣上的布头,是从一百家中“化”来的。母亲做的工艺儿童帽堪称一绝。在我们当地,谁家女儿出嫁后生第一胎小孩儿,娘家人要去看望坐月子的女儿和刚出生的外孙,叫打三朝。打三朝主要是给小孩送衣服和鞋帽,鞋帽都是手工制作的,工艺要求都很精致,充分展示娘家人针线手艺。这样出嫁的女儿才不会被歧视。

 

母亲手艺在当地小有名气,不管谁家要做打三朝的小孩衣帽,都要请她去帮忙,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从剪样到绣花,从各个部件到成品,要求都非常严格。稍有瑕疵都要拆掉重做。
什么莲花顶、五福来朝,豌豆花顶、种类繁多的帽子各具特色,再缀上丝线扎的彩色絮子,镶嵌上金边银饰,真是珠光宝气,甚是考究。母亲给人做针线活,从不要报酬,做完之后只是要点下脚布头和剩余的花线,拿回来凑着给我们做百家衣什么的,深得当地人的爱戴。
妈妈的针线篮不仅装着满满的母爱,装满高超的针线技艺,还装满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们有个邻居,老太太眼睛不好,那时候,他家的缝缝补补几乎都是妈妈帮忙做,每年冬天快到的时候,妈妈就端上针线篮去他们家缝棉衣,直到把他们家所有人的棉衣都做好为止,因此我们两家直到现在关系非常交好,并成为世交。

 

妈妈的针线篮,还蕴藏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到了到了农闲的时候,妈妈就邀请院子里的几位婶子阿姨一起到院子里一边做针线一边唱山歌,你一首我一首此起彼落,优雅美妙,温馨祥和,“太阳出来暖洋洋,姐妹一起缝衣裳,缝件花袄做嫁衣,绣个荷包送情郎。”优雅恬静的歌声飞出小院子,过路人驻足倾听,附近地里干活人和着山歌的节拍越干越起劲。我们几姊妹依偎在母亲身上,在她动听的歌声中静静地进入了梦乡。
后来,母亲年龄大了,视力慢慢下降,她把针线篮送给了我二姐,也把手艺传给了我二姐,更把助人为乐的精神传给了她。二姐在她的教导下,精益求精,绣花时不用画样,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活灵活现。同时经常给人帮忙针线活,不要任何报酬,深受当地人爱戴,被称为新一代巧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778.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