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我的别号“贯子”的由来

我是一个书法家、画家。我的别号叫“贯子”。

有的人说这个名字费解、不雅,甚至有点难听。然而我却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恰当,我也很喜欢的名字。因为这是从小时候村里人给我起的外号演变过来的。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我的老家在陕西关中,那儿的农村人有个习惯,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孩子,或者家里的“倩倩娃”(即宝贝疙瘩的意思),不叫大名,总是要编造出一些稀奇古怪、而且又特别难听的小名或外号来叫。在村里,经常能听见叫“猪娃”“狗蛋”“黑蛋”“狗剩”等名字的人。村里有个孩子晚上在村边玩耍时被狼叼去,人们奋力追赶才将其救下,因其命大就叫“狼咬”,一叫就是一辈子。还有一个孩子是从路边捡回来的,就起名“拾娃”。这些名字听着好像有些不雅,其实是村里人最真诚、最亲切、最生动的情感表达,也是农村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我们刘家村和我一朋的孩子里,就有叫“毛猴”、“老闷”“喇叭”“灯座”“茅子”“老螺丝”“锅是铁”的。

 

图片

02

我的别号“贯子”的由来

农民都信命,他们相信,名字叫得越生僻,越难听,阎王爷的生死簿上就越找不到,这孩子就能长命。我自然也不例外,人们根据我名字 “由国”的谐音, 把我叫“油罐子”。

村里人把我叫“油罐子”,除了谐音之外,还有深一层的意思。

以前农村人都很穷,家里吃的油特别少,生产队每年只分很少一点油,人们都像宝贝一样装在一个不大的陶罐里保存着,这是一家人一年的炒菜、做饭之用啊。所以家里的油罐子,是家中最重要、最受保护的东西了,唯恐磕着碰着的。

我小的时候在家里就是一个“倩倩娃”。家里虽然贫穷,但却充满亲情和爱的阳光。那时,我的家里有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哥、堂姐,妈妈、姐姐。我最小,全家人都视我为掌上明珠,给予了太多太多的关爱和呵护,可以说,我就是一个娇生惯养受溺爱的孩子,比家里的油罐子还宝贝。

那个年代的村里人,大都没有什么文化,然而,却能把我名字的谐音、我的家境出身和农村的生活条件等诸多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起了“油罐子”这个名字,真是太贴切、太生动了,而且是那样的自然、质朴。

 

图片

03

我的别号“贯子”的由来

人民创造文化,文化源于生活,“油罐子”,也只有勤劳善良的村里人能创造出来,让有文化的大学教授,也不一定能想得出。

“油罐子”叫的时间长了,大家觉得麻烦,干脆就简称“罐子”。大人叫,小孩也叫,我也非常乐意,总是有叫必答。

“油罐子”一叫就是几十年,如今我都60多岁了,回到村里,遇见老人或者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村友,老远就叫:“罐子——”、“油罐子回来了——”。我听了感觉特别亲切,特别高兴,心里舒服得不得了。

在城里、在单位,大家叫我“政委”“首长”“刘老师”,甚至还有叫“大师”的,虽然都是出于敬意,可是怎么也比不了叫“油罐子”听着舒服啊!

我成了书法家、画家以后,看别的书画家都有自己的别号、笔名,于是也想附庸风雅,为自己起个笔名。可是绞尽脑汁想了好久,颠来倒去地酝酿了好几个名字,都觉得不好。最后,索性就按家乡人的叫法,仍沿用“罐子”谐音,就叫“贯子”吧。

图片

作者简介

刘由国,号贯子, 1950年12月生于陕西省华县,1970年1月入伍,历任战士、参谋、政治处主任、政委等职。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职业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名家书画院一级画师,上海民族画院院士,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创研员,中国书画展览网特约画家,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太行书画院副院长,河北文化名人公益联盟书画院名誉院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11667.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