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牛年说牛

今年是牛年,人们对牛的印象比较好,所以都认为牛年是个好年头,拜年的吉祥话也都牛哄哄的,让人听来心情舒畅。其实真正了解牛,喜欢牛的还是农民,尽管农耕时代过去了,牛依然是农民的好伙伴,好帮手。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我小的时候,村里分成四个生产队,每个队里都有一个饲养员负责喂养大牲畜。我们队有四头牛,三头犍牛,一头母牛,三头犍牛都是棕黄色的鲁西大黄牛,母牛是黄白相间的花牛,看起来挺漂亮,性格也很温顺。农村没有动物园,小孩子看不到老虎和猴子,所以对饲养室里的牛啊马啊就格外亲切,我是那里的常客,放了学就喜欢往那里跑,饲养员旺家叔也特别喜欢逗我玩,有时候还拿喂牛的花生饼给我吃。

说来大家可能觉得好笑,在那个粮食稀缺的年代,榨完了油的花生饼就是美味可口的点心,给牛喂花生饼叫做“加料”,就是在农忙的季节,为了给劳累一天的牛加营养,饲养员在平常的草料里面加上花生饼,牛就伸出大舌头呼哧呼哧吃起来。牛吃饭还有一个绝招——反刍,牛吃饭的时候比较匆忙,特别是粗饲料,大部分没有充分咀嚼就吞进胃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再次和唾液混合后吞进胃里。这样经过反刍,牛就能够把食物充分消化,充分吸收,这也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实我们人类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时候,经常遇到暂时弄不明白的情况,应该像牛一样,学会反刍,隔一段时间把不明白的问题拿出来思考,反复地咀嚼消化,直到弄懂弄通为止,这样才能获取真知识,增长真本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了耕地播种的节气,辛勤的牛又要开始忙碌起来。我国古代就有“鞭春牛”的习惯,据史书记载,自春秋战国时起,立春前一日,各地都在城南门,用泥塑一具春牛。立春之日,由当地的官员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民谣里是这样说的:“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老牛犁地的场面我至今记忆尤深,一头老牛梗着倔强的脑袋,迈着坚实的步履,拖拽着沉重的铧犁,把身后的土地翻出了黑油油的浪花,一圈又一圈,周而往复,似乎没有终点。稍微走得慢了,背上还要吃上几鞭子,鞭痕泛出了血渍,老牛收紧了一下身子,步子依旧没有停下……老牛的眼里,没有诗和远方,但它还是负重前行,因为它知道身上背负了农民们太多的希冀……

 

南宋有个丞相李纲写了一首《病牛》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愿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想,所谓“孺子牛”精神,就是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就是勇于担当不求回报的精神。现实社会,物欲横流,“孺子牛”往往被一些精于算计的人当成傻子。当然,傻子并不可怕,鲁迅先生说:“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持,由傻子去推动,由傻子去创造,最后是属于傻子的。”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些人是谁呢?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5797.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