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情真意切忆师恩

年岁大了,后半夜睡不着,醒来看手机,《汉江文学》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的一首诗《老师,今夜我在黑河》,作者是孙德才。这不是我30多年前在略阳县黑河坝中学教过的学生吗?他竟然成长为诗人,创作出的诗让人感动,真是士别三日应刮目相看呀。

我居住的小区古名叫芳林镇,是唐宋时达官显贵们的居所,小区公园里牌上留着前朝文化人的诗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生存的法则本就是这样,前人把话说透了,我等后来者咋会不理解。

 

我原本是略阳县何家岩区教委的业务干事,那一年朝里有人好做官的一位商人当了教育局长,他上台后想露一手在全市出个名,让全县的学校大搞脱离实际的勤工俭学,派给何家岩中学的任务很重,我家读高中的小儿子伙同另外两个同学为完成任务在杨家坝矿上偷了人家的水管,被逮住送到区上,当时区委书记把我狠狠地批评了几句问我们咋样管理的。适逢教育局长来何家岩中学开勤工俭学座谈会,我在会上提点了意见得罪了他,当年秋季开学就把我贬到黑河坝初级中学,到学校重操旧业,我不认为是在打击报复,是他对我的照顾,是放鱼归海的恩赐,对于热爱教学工作的我重归讲台是适得其所。我满怀热情的投入教学,尽心尽力带领那帮学生学习,和那一班学生建立了密不可舍的情谊,没想到的是当年播洒下的知识情谊的种子发芽生根,30多年以后这帮男女学生仍怀念记挂着当年的老师。

 

不懂教学的局长当年打乱了好多所乡村学校的教学人员配置,黑河坝中学开学一个多月课程排不下去,很多家长去黑河坝公社找书记投诉。公社何书记当即把我叫去说,你经常在报纸上发文章,为啥不把学校里的问题反映一下?我遵从他的安排,经多方调查后写了一篇文稿交给他。我以为他要向县上反映情况,没想到他竟然召集了10多位家长和学生在文稿上签了名,按了手印又签上“情况属实”几个字,盖上公社党委的章子,发给了人民日报。稿件见报以后,引起了略阳官场的震动,对公社书记没啥影响,我就成了官场很多人咒骂的闹地震的危险人物。那位朝里有人好做官的局长从此丢了乌纱帽。是不懂人情世故的我无意中断了人家的财路和官路。那位官员如果如今还在世,恐怕梦中都会对我咬牙切齿吧,这便是我当年难以在略阳呆下去的原因。

 

《老师,今夜我在黑河》这首诗我读了几次,隐隐中受感动了。这不是30多年前一个学生的心声,而是那一个班48位学生对老师的牵挂。我在逆境中带过的那个班,学生们都很重情重义,他们现在有个叫“不老的回忆”的微信群,他们经常在群里交流,这些学生中他们有少数人已经是爷爷奶奶了,难舍当年那份情义。“墙壁斑驳的三号楼”,诗里说的这座楼是我当年的住宅楼,把他们个别叫到宿舍当面修改作业的情节,他们记忆犹新吧。

 

那个时候得罪了文教局长,也得罪了一大伙他周围的随从,生活工作的环境变得对我最苛刻,真是四面楚歌呀。全县统考,我教的语文课,除略阳一中排名全县第一之外,名列全县第二,学校领导对我没说一句舒心的话。

 

“二十年前的笛声还在悠扬”。当年遭受打击报复后到黑河坝中学教书,是最理想的逃避严酷现实的地方,教好这一班秦岭深处的少年男女是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那时,我常在夜里用笛声抒发内心的忧伤和苦闷,笛声也引起了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没想到三十多年前的学生这么重情重义,还记挂着我这个早已无用的老朽。今年上半年,在汉中某生的学生王同学、杨同学电话上说,同学们很想见见老师的面,我回电说,下半年等疫情好转点,让小儿子陪我回故乡,见见当年的学生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11205.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