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收麦子

我们收麦老家子的时间大约在每年阳历的六月五号左右,还有一种说法是:四月收麦二十几,五月收麦初几。但是无论是二十几还是初几,阳历都是每年的六月初,不会悬殊五天。想想造物也真是神奇,距离我们那里直线距离不会超过十里,就因为隔了一条几十米宽的大汴河的河北岸,收麦子的时间比我们那里总要晚五到七天,特别是现在都是机械化,基本我们这边结束了,他们那边才能开始。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1张

对于收麦子,我很有感情,对于这项劳动我也非常熟悉。还能记得在生产队时,到了麦子熟了,队长几天前就要开社员会了,会议上会规定怎么计公分的事,大人一天多少,半劳力一天多少,当然主要还是按照劳动量来定。农村称收麦叫抢五月,俗话说黄金铺地,老少弯腰,平时再怎么懒,抢五月时要是不下地干活,是要被骂做不吃粮食的。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2张

天不亮社员们就按照队长规定的时间站到了地头,然后由生产队的会计按照麦垄数给社员,社员们领到任务后就开始争先恐后像打仗一样挥动镰刀割起来了。谁先割到头谁就可以休息,有一家恰巧分到同一块地的,有夫妻,有母子,那么先割到头的就会替后割到头的一家人截趟。

庄上有个奶奶辈的,每次割麦子都要儿子给他打支援,有一天儿子就说了:只知道你慢,不知道你这么慢。惹的老奶奶哭了半天,本来就慢,加上人又特别胖,还有了几分年纪,弯腰都困难。没被别人笑话,反倒受了儿子的取笑。但是那是生产队,凭公分吃饭,不是自己家人是不会有人帮你的,等大部分人完成了任务,队长就开始分配下面的活了,你慢的自然就没有快的挣的公分多了。

土地承包以后,各人干各家的了。我十岁就开始正式跟哥哥们还有母亲下湖割麦子了,刚好那时分单干了。我很好强,每次都不让母亲给我少分,一定要他们多少也给我多少。母亲拗不过我就分给我两边靠墒沟的,那里的麦子比起中间的要差一点,自然就省一点力,但是我受不了每次都和哥哥们同时割到头之后,他们坐在地头说我占了便宜的话,后来就主动要求割中间的最好的。母亲从那以后就说我劳碌的命,一点都不知道偷懒。看到哥哥们在那里挤眉弄眼的笑,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吃了亏,但我还是坚持这样。

割麦子真是累呀,还那么热,到中午的时候,早上带来的水早已经喝完,喉咙里都快要冒烟了,母亲总说,中午割麦子省力气,麦秸晒干了,刀一放上去就断了,所以都会让割到正中午才让回去。有时实在太累了,割着割着就坐在地上起不来了,两条腿和腿肚子又痛又酸,母亲会不动声色的把靠近她那边的麦割过去几垄,我也装不知道,等我快撵上她的时候,她会再不动声色的给我丟下来,我那时尽管小,但也知道母亲给了我自尊。我很感激。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3张

收麦时的伙食是一年里最好的,甚至比过年还好,整个收麦期间几乎每顿饭都是有麦面馍吃的,就着前一年留的糖稀,还有在街上买的咸鱼,贴馍的时候直接摁到生面上然后就和麦面馍一起熟了,我特别喜欢吃这种鱼,在地里累的爬不起来的时候脑子里一闪回家有麦面馍和咸鱼还有糖稀,马上就来了精神。遇上麦口前下黑丹,半天麦子割下来,都看不见鼻子眼,汗流的痕迹把一张脸分成大大小小的黑疙瘩,于是直起腰的空隙麦田里就你指着我,我指着你的笑成一团。

下湖割麦,是要早起的,还是有些冷,记得母亲会带一个父亲的破皮袄下湖,割着割着就不冷了,后来就热起来了,母亲会一边脱着皮袄一边说落皮袄,我们几个听着都想笑,原来母亲也是可以不讲理的呵。

收麦子的时间很长,正常要十天左右,有一句话叫做:麦收三天青,三天熟,三天萩,家里有劳力的就一边割一边拉回来摊在场上用驴拉着l落石就可以轧了,没有人手的就割了只管往家拉,等到地里全部收完才开始慢慢的轧,我们家五个人都是劳力,所以每一年我家基本上都是庄上最早收好的。这时候母亲会带我去拾麦,父亲就带两个哥哥在家打场。拾的麦子里面大都是三天萩时掉在地里的麦穗头,也有带麦秸的,通常一季下来我们娘俩个能拾大约两百斤的麦粒。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4张

从小学到初中每年都有午收假,正常是七到十天,我拾的麦子喜欢单放,不大和母亲放在一起,一是我想知道我究竟能拾多少,二是我还要交学校的勤工俭学任务。我们小学生大概每年要交给学校十到十五斤不等的小麦任务,记得有一年母亲给我缴勤工俭学的粮食太脏,我很生气,等母亲下湖走了,我从家里准备缴公粮的粮食里倒了一脸盆,后来多了用不完,我也不想背回去,就让学校给我打成价格给我两毛五分钱,买了很长时间的糖豆吃和气球吹。后来家里去缴公粮,发现有一口袋就剩半口袋了,结果我就不用多说了。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农村再也不用镰刀割麦子了。小麦熟了,最多三五天就净湖了,也不再有青,熟,萩的说法了,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等麦子在地里干透了才放联合下地,收上来有的直接从地头就拉去了收购点,甚至口粮也不留,常年买加工好的面粉吃了。节奏是快了很多,但是也少了很多乐趣。

再过几十年,不知道农村的这些属于原生态的程序和劳动还能保留多少,今天想到这里,很是怀念,就写了出来。再下一代的孩子估计再给他们讲起这些,他们怕是连概念都没有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1188.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