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教育》学习体会

四、养活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原文摘录】

现代社会的人接受学校教育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在于,人们普遍没有把“作为动物的人”与“作为人的动物”这两个概念搞清楚。这两个概念如果不搞清楚,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终身伤害。

 

【学习体会】

这一节指出人们还没有普遍把“作为动物的人”和“作为人的动物”这两个概念搞清楚,结果产生了对于孩子的伤害,从而严重地漠视了养活自己的教育,把养活教育这个其他教育的基础忘记了。基础坏了或者没有了,当然谈不上养活教育。

 

【原文摘录】

两者的教育方式,既截然不同,相互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

 

首先,要把孩子“作为人的动物”的教育做好。这个教育与孩子的生理成长密切相关,过了相应的年龄,就很难施教,是没办法过几年再说或是今后再弥补的。

 

【学习体会】

这两节说明养活教育和学校教育既截然不同,又互相联系,但是首先必须把孩子作为人的动物来进行教育,也就是在孩子的幼小年龄段,应该把他们作为人的动物进行教育,即进行养活教育,教他们赖以生存的各种技能,过了这个年龄段,再来弥补就来不及了,所以一定要抓紧孩子的幼小年龄段进行养活教育。

 

【原文摘录】

人从出生之日起,本质上和动物没有区别,这时人就是一种“作为人的动物”。动物的繁衍、成长过程基本雷同。1980年,有一部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曾经风靡一时,其中有一个场景令人难以忘怀:小狐狸渐渐长大,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但是不愿意离开狐狸妈妈,被妈妈呵护已经成了小狐狸的一种生活习惯。这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狐狸妈妈不断地撕咬自己的孩子,不停地发出威胁的声音,迫使小狐狸离开。从狐狸妈妈的眼神里,你能看到一种不舍,更看到一种决绝。经过几次尝试,小狐狸确认妈妈真的已经绝情,就毅然离去,独闯江湖了。

 

【学习体会】

这一节举出狐狸的故事作为例证,形象地说明“作为人的动物”的人,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上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任何人都必须早早独立生活,不能依靠父母,就好像小狐狸应该离开狐狸妈妈一样,一定要一个人必须早一点离开父母的抚养和照顾,独立地生存生活。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养活教育是完全必要、不可缺少的。

 

【原文摘录】

再来看看母鹰是如何教子的。当雏鹰成长到一定阶段时,母鹰在给雏鹰喂食前会不断地引导雏鹰拍翅学飞一段距离,才有东西吃。母鹰有时还会把雏鹰背到高处,故意让它坠下,迫使它努力拍翅求生,哪怕雏鹰因此受伤,回巢休养一阵后,又会带着伤反复训练。经过一次又一次耐心而残酷的训练,雏鹰的双翅一次比一次有力,攀飞的能力一次比一次提高,最终成为自由飞翔的战鹰。

 

【学习体会】

这一节再一次举例说明养活教育的重要性,所举的例子是母鹰如何教雏鹰学习自由飞翔的,由此证明孩子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茁壮成长,独立生活。

 

【原文摘录】

母鹰难道没有母爱吗?当然有!母鹰的爱,是一种让雏鹰终身受益的爱。下面这个情景,就能看出母鹰的爱既深刻又务实。

 

母鹰要训练雏鹰飞翔,雏鹰却赖在安乐窝里不肯出来,于是母鹰搅动巢窝,雏鹰猝不及防地掉了出去本能地在空中奋力扑打双翼,虽然羽翼渐丰,却因疏于锻炼而无力飞翔。就在雏鹰即将落地的那一瞬间,母鹰展开双翅飞过去,在最后一刻及时接住了雏鹰。

 

母鹰并不会因自己还有能力养活孩子就让雏鹰藏在窝里,相反,它要训练雏鹰自己飞翔、自己觅食,为必然到来的分离做准备。这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动物的养活教育。

 

【学习体会】

这三节继续以母鹰训练雏鹰为例,说明动物都知道对于自己的孩子必须进行养活自己的教育与训练,让雏鹰自己学会飞翔,学会觅食。这种为了雏鹰今后能够独立生活而进行的训练和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母爱,是一种理智的爱,是一种能够给孩子终身的爱,所以说养活教育是一种充满父母的爱的教育,相反,如果父母只知道溺爱孩子,不愿意对他们进行养活教育,反而是害了孩子,反而根本没有父母之爱。

 

【原文摘录】

我们再看看母虎是怎样抚养幼虎的。起先,母虎捕食回来,会把最嫩的肉撕碎,喂养幼虎。后来,母虎自己先把肉吃掉,把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母虎先把肉吃了,再把骨头扔了,幼虎嗷嗷叫着要吃的,母虎对着它大吼一声,让它饿肚子。几天后,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会离开母亲,从此独立生活。

 

这就是动物的本能。动物之所以能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就是因为它们永远不丢掉养活教育。难道“作为动物的人”,和狐狸、雄鹰、老虎有本质区别吗?难道人类的孩子,无论生理上怎样成长,都永远做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婴儿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人从生下来那一刻起,生理的成长就必然伴随着行动能力和心智的成长,一般到13——15岁时基本定型。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前没有完成养活教育,结果是相当可悲的,也是事后无法补救的。

 

【学习体会】

这四节从“作为动物的人”的角度,以母虎喂养幼虎为例,说明养活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只有对于幼虎进行养活自己的教育,幼虎才能很快的独立生活。而人类同样必须进行养活教育,因为每个人不可能让自己永远成为一个婴儿。因为“作为动物的人”,实际上与雄婴、狐狸、老虎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所以必须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长大成人之前完成养活教育,否则后果是相当可悲的,也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必须要对孩子进行养活教育。当然,人类也不能机械地像动物一样的去做,但是在本质上必须要从幼小时就要开始教育与训练,比如自己吃饭,自己做饭,自己做家务,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去学习做应该自己做的事情。

 

【原文摘录】

说完“作为动物的人”,再说说“作为人的动物”。

 

针对“作为人的动物”,养活教育又有什么不同吗?有,内容更丰富,也更复杂一些。

 

前面说过,人类是统领地球的物种,是动物之王,所以人类的养活教育和动物有所不同,有心智、情感、智慧的培养和交融。

 

【学习体会】

这三节说明“作为人的动物”,他们的养活教育与纯粹的动物是不同的,区别就在于人的养活教育,除了本能方面的养活教育以外,还有十分重要的心智教育。情感教育、智慧教育以及多方面的交融教育。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人类是“作为人的动物”,是统领地球的物种,是动物之王。

 

【原文摘录】

(聂圣哲先生创作的《养活自己是人物》歌词,共四小节)

从小手脚就爱动,跟着大人找事做。烧饭洗碗叠衣服,做菜手艺也不错。我的双手更灵巧,跟着大人练干活。栽树种菜学饲养,丰收让我真快乐。

养活自己助别人,共同成长最幸福。手动心随脑思考,双手能干是基础。

手巧脑灵趁早练,少小不练人生误。人人都从少到老,不能自理要吃苦。动物尚且自养活,何况我们是人物。手巧带动脑思考,体勤之人信心足。

养活自己助别人,共同成长最幸福。手动心随脑思考,双手能干是基础。

 

【学习体会】

这首歌词共有四小节,其实是两个部分,即一、二两小节和三、四两小节各为一个部分。前一个部分说明从小手脚必须爱动,动就是找事情做,烧饭、洗碗、叠衣服、做菜、栽树、种菜、饲养等各种家务事与农活,都要跟着大人学习做,关键问题是动手去做,突出一个“勤”字,指出双手能干是基础,并且从中获得快乐。后一个部分重点强调要达到手巧脑灵就在于一个“练”字,如果不从小开始练,就会耽误一生,指出不能自理就要吃苦,一定要学习动物的自己养活自己,我们作为人物,就更加做到从小学会自己养活自己。两个部分的反复小节,是为了加强主题思想,教育孩子不仅要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要帮助别人,反复强调养活自己是一最幸福的,双手能干才是基础。

 

【原文摘录】

 

人类的显著特征包括深邃的思考,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还有对各类知识的掌握。这些,都可以结合“作为人的动物”养活教育来进行。

“作为人的动物”的养活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养”的形成。什么是教养呢?就是一个人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状况,它是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和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现,其中又以家庭教育所养成的道德行为水准最为重要,是“遵守规则,在意他人”的他律教化的显现。

 

【学习体会】

这两节重点阐述了“作为人的动物”的养活教育,指出这种养活教育就是人的各方面教养的形成,也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状况,这需要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和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所养成的道德行为水准最为重要。由此可见,“作为人的动物”的养活教育,不仅仅是指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必须体现在深邃的思考、丰富的情感、无穷无尽的想象和对于各类知识的掌握等方面的养活教育。因此,养活教育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由基本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不能局限基本层次这一点上,所以养活教育既是养活自己的教育,更是不断提高自己教养的教育。

 

【原文摘录】

礼貌,是言行谦虚恭敬的表现。而教养,一般指不仅有礼貌,而且具有文化和品德的修养。礼貌和教养不完全是一回事,礼貌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的人不一定具备很好的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

 

礼貌是外在的,是可以训练的,甚至可以假装的。一个人有礼貌、讨人喜欢,但他内在可能是自私的、虚伪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综合形成的内在素质。而当我们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是对他的外在行为,而且是对他的内涵、道德和品质的肯定。礼貌坚持得久了,也可能演变成发自内心的行为,转变为教养。由此看来,礼貌是教养的表现之一,也是教养的基础。

 

【学习体会】

这两节专门论述礼貌及其与教养的关系,礼貌是外在的,教养是内在的;礼貌是可以训练的,教养是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礼貌甚至是可以假装的,教养则无法假装;礼貌是有教养的表现之一,是养活教育的基础。所以,养活教育应该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具体到综合,由有礼貌到有教养。

 

【原文摘录】

教养的形成,和养活教育密切相关。

 

智商是天生的,优秀是教出来的。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首先是有教养,其次是有知识、有能力,能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

 

【学习体会】

这两节专门讲述教养的形成与养活教育密切相关,指出智商是天生的,但是优秀是教出来的,所以即使智商差一点,只要认真的接受教育,仍然可以达到优秀。要成为优秀,必须有教养,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所以,养活教育对于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优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育过程。

 

【原文摘录】

教养的基础是什么呢?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人绝不可能有教养。教养的基础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对孩子进行养活教育,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养教”。

 

养教是教养的基础。一个孩子的教养,可以通过养活教育的程度来体现。他对事物的理解,他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体现在养活教育上。

 

【学习体会】

这两节论述教养的基础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对于孩子的养活教育,因为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教养的,而想要有教养,就必须对孩子进行养活教育。

 

【原文摘录】

没有养活教育,就不可能有教养。过去和现在的事实都已经证明,将来的事实还将继续证明,养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学习体会】

这一节是对这一部分的小结,是通过上述内容的论证,证明养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必须严格实行,不能放弃,不能敷衍,不能中断,必须坚持到底,必须认真对待。

 

【本章小结】

这一部分的核心问题是说明养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只有把养活教育这个基础打好打牢,其他各种教育就能够迎刃而解,就能够硕果累累,就能够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就能够创造出教育的新天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10133.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