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陪家人吃饭

在这防疫的特殊时期,大人小孩都宅在家里,每天除了做饭吃饭,就是睡到自然醒。早出晚归的辛苦,请吃陪喝的应酬,都被迫按下暂停键,好好陪家人吃饭,不再是很多人的奢望。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听说我喜欢做饭,并且很享受烹饪的慢时光,朋友开玩笑“不想当画家的作家不是好厨师”。事实上,我更享受陪伴家人的慢生活。为家人做饭,对我不仅不麻烦,反倒更有成就感。从摘菜、洗菜到切肉,从下锅翻炒到添油加醋,仿佛端上餐桌的满满都是幸福。
记得七八岁时,母亲就开始教我做饭,还语重心长地教导我:“男人学会做饭,即便将来娶不上媳妇,也不至于挨饿。”那时候的孩子天真无邪,提到娶媳妇,满脸通红。好像就是因为害怕娶媳妇,我很快学会做一些家常饭,尽管做得不好吃,父母却吃得很香。

父母的鼓励,从小养成的习惯,让我不但喜欢为家人做饭,而且认为陪家人吃饭,是家庭生活最重要的仪式感。我所崇尚的仪式感,还源自喀喇沁部蒙古族农民家庭的传统文化熏陶。和家人吃饭也讲究餐桌礼仪,从座次到吃相,从顺序到秩序,不论辈分高与低,各自都有各自的礼节和规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吃饭时不允许生气,也不能教训孩子,要等到吃完饭再说。这个规矩让大人缓和矛盾,让顽皮的孩子少挨打。
和家人吃饭,看起来习以为常,实际上“润物细无声”,用爱和包容传递着家族乃至民族的传统文化,最终会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好家风,也是从吃饭开始的。譬如“饭点要回家”,“不着家的男人靠不住”等家庭观念,也许算不上家规家训,却给家族里的男人树立了价值准则。童年到别人家蹭饭,青年在朋友那混饭,中年还在外面蹭酒,都被视为不靠谱。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全家吃饱穿暖,方为家中大丈夫。

俗话说,吃饭见人品。从吃饭讲规矩,到做人守规矩,中国人吃饭,不单指吃饱饭,更多吃的是文化。把工作说成“饭碗”,好工作的标准是“吃饱饭”,工作干不成便会“砸了饭碗”……既然以“吃饭”为工作乃至人生的目的,吃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评价人品和能力的标准。吃饭只顾着自己,会“吃不开”,受人欢迎“吃香”,遭到排挤“不吃香”,让人占便宜“吃亏”,实在忍不住了“不吃那一套”,什么都能“吃”出道理,也就学会了“品”。品自己,也品别人,细嚼慢咽,品味着人生的滋味。
苏东坡诗云:“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觉得,好好陪家人吃饭,便是人间最美的清欢。这种清欢赋予平淡婚姻以水深流缓的爱情,对女人来讲,爱情正如香港女作家张小娴所言:“找一个爱的人,就是找那个余生也会陪你吃饭的人,爱情怎么离得开肚子?”这种清欢给予渴望陪伴的孩子以家庭的温暖,放下手机,在爱的阳光雨露中快乐成长。
陪家人吃饭,何尝不是一种浪漫?台湾作家林清玄说,“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慢下来,静下来,每天留给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家庭时间,在陪家人吃饭中品味慢生活,浪漫原来很简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4824.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