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软弱,还是清醒——夏目漱石在伦敦

郁达夫在1913年去了东京,巴金在1927年去了巴黎,夏目漱石1901年到达伦敦。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太适应。

除小说《我是猫》之外,漱石只在俳句里偶尔表现出一点幽默。他到达伦敦的时候,正是维多利亚(1837—1901)末期,雾锁伦敦,是环境污染,不是因为女王去世。不过,女王确实去世了。漱石给朋友高滨虚子写信:他不喜欢英国。他在俳句里描写了女王的葬礼:

黄金白金“垛”

逝者不冷落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有机会真想去英国参观著名的议会,莎士比亚剧场。那个孕育了大文豪乔叟(1343—1400)的城市啊,夏目漱石曾经住在哪个角落?知识分子,为何总是病病殃殃?他在伦敦的不适应,到底是因为清醒,还是因为软弱?要知道一般的日本人是崇拜英国的,好多精英想留学英国而得不到机会。

1902年,英日同盟签署。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对时局和政治毫无影响力的作家们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患病也是难免的吧。

到目前为止,夏目漱石的俳句我也译了有千余字。关于诗歌翻译的宣传完全停止,现在出版的书,感兴趣的读者自会相互转告。不用宣传了

俳句,每句俳句,很难看一眼就让译文跃出。我从学校的从园丁路走到学思路,再绕几个弯,无意间,灵感有了,译文有了。短小的俳句很适合我这类译者。写景抒情的诗,古代的和歌,似乎对我难度很大,暂时搁置。

 

日语里的十一月叫“神无月”,神无月结束了,日本再次封国。日语中,十二月叫“师走shiwasu”。腊月里,还有一番苦斗。

课堂上,同学们自己开了窗子,这在冬天是少有的,新鲜空气进来了。这学期,一次课堂教学随笔也没写过,作业刚刚布置好,我希望孩子们看看钱端升的书。他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创立者。中日韩合编的《东亚近代史》很好,难度不大。

应该把所有的教学地图都集到一个小箱子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8377.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