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大明城里特大水灾

1949年7月24日(农历6月29日,头一天交大暑)夜,洪水暴发冲破大明城西北城角小坝,城里遭到特大水灾,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受灾中心为现在城里村委会所属
一、二、三、四、五、组的全部地面。
大明城中,共有三个自然屯,即城里、三姓庄和南城。城里屯为水害中心。三姓庄屯地势略高,只有几户房墙被泡倒之外,人畜无患。大水浸没范围:东西六华里;南北三华里,在十八平方华里之中,深水七尺,浅水五尺。城里成了一片汪洋。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那天晚上,城里下着小雨。屯民俱各安眠。屯民乌昌令,白天趟地,晚间正在喂耕畜(约在十点左右),发觉大水进院,他一面招呼家人快起,一面用土挡大门。这时水已进了房屋。同时听得东邻王殿林也喊:“大家快起来,大水进院了!”
正在熟睡的人们听到喊声,朦胧中急起摸衣服,灯也顾不得点燃,水已进屋上炕。人们扶老携幼由屋里向院中高处跑,顷刻间水已涨到三四尺。有的没听到喊声的人,觉得身下冰凉,一摸是水,以为孩子尿炕了,惊起。这时人们呼救声,水浪声混做一团。约数十分钟后,人声顿息,只听到传来扑咚、扑咚地房塌墙倒声。漆黑的夜伸手不见掌。避在高处的人,四顾只见白亮亮的一片大水之外,还见远处水上有像灯火似的光亮。这次水灾,被难十四户;男女老幼死亡 33 人:
(一)张玉良,当时三十一岁。全家八口人,内弟探亲同时遇难。一屋之中共死七口人。洪水进屋全家急起,玉良急忙抱起四岁小儿云起向外跑,将过外屋门,房盖倒塌,九口人全被压在土房之下。玉良手抱云起,拼命在房檐下挣扎而出,回头抢救别人,奋力拖出父亲放于碾盘之上,再去抢救,已来不及。当危急之时全屋中人以为房子有柱坚固,耽误之间房盖拍下。玉良之妻、一女孩、一妹妹、一弟妹丛氏、一内弟、玉良母当即死亡;其父虽被救出,越二日亦死。只有玉良和其子云起幸免于难。
(二)孙治国全家六口。治国与妻、三个孩子、俱避在炕沿上,房盖向后落架,五人全压在下面。其父孙玉秀因在窗台之上,被屋中之水一澎而出,得救。
(三)董希朋当时十一岁,全家五口。叔、母、姐、外甥四人淹死。因他和孙玉秀同在窗台上,幸免。
(四)王殿五全家四口。其妻及小儿被淹死。殿五和长子因当时不在家而幸免。
(五)马述海全家五口。一子二女被淹死。
(六)胡凤海全家三口。妻和子淹死。因风海头带苇莲头(草帽)系着帽带,被洪水冲出数百步远抱住一棵小树,得救。
(七)刘振生之妻傅氏及四岁小女被淹死。
(八)雷鸣忱之九岁小女淹死。其妻雷王氏在慌忙中误把邻居的女孩,当自己女孩抢救,事后一看不是,大哭一场。
(九)刘子良之子刘代,年十六岁,在墙头上,墙倒落入洪流而死。
(十)国中祥之母及三岁弟弟被淹死,冲出半里远。
(十一)孙绍武之子留喜十五岁,冲入洪流淹死。
(十二)胡廷杰之女十一岁,被大水冲走时连声喊妈,冲到塔后而死。
(十三)胡廷仁六十二岁。大水进屋,他急跑出屋外,霎时房倒、被洪水澎入洪流淹死,尸身被大水漂到大塔后。
(十四)陈义祥被淹死。
这三十三名遇难者,有的被水漂走,有的淤在泥中,还有的在房盖下挖出抬至屯外,多数无棺掩埋。
发水时,有的人家躲到房顶,有的人攀到树上。马林,挣扎着攀上一个四尺多高的石桩上,勉强脱险。我家妇幼六人俱在多年大杏树上幸免。
全屯被淹得颗粒不收的农田八百余亩。全屯共有瓦房237间。倒塌 174 间。全屯共 500 来间土房,只有 27间歪斜存在。其余房屋和院墙,成了一片土堆。当时全城里住户是一百四十余户。
一夜之后,到明晨东城墙冲破出口,水势渐渐下流入老哈河。但是全屯民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及禽、畜,全被漂走。人们无柴、米和房屋,无法生活。多数人家在泥水中,扶老携幼四出投亲奔友;有的到城墙上搭棚,或在自己居宅上搭窝棚暂住,用泥汤水做饭度生。秋季灾民陆续归来,维修简陋房屋。准备收秋过冬。
原有河道因洪水淤塞河床提高,河水由西北城角直奔入城里。大灾过后,一秋阴雨连绵,每逢下雨城里就成了河身。
秋后,区、村政府督促当屯居民临时堵口。
那时,宁城县政府驻在八里罕。水灾翌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前来抢救,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并动员全县职工、干部、教师捐款捐物,救济灾民。
五〇年春,县拨给五万斤高粮及大量小米,组织群众修筑防水大坝。并动员附近区、村农民前来支援。每抬一立方米坑土,付高粮五市斤。由东至西南北城墙之间,修筑一条大堤

注(一)本文内容曾向本屯八十余岁的四人,七十余岁的八人、六十余岁的十人和四九年担任村干部的三人,以及遇难家属,被水淹的村民进行详细询访,他们都说死亡人数为三十三人。第一辑《宁城文史资料选辑》中,说死亡人数是三十五人,《宁城县志》中为三十七人,均有误。原因是,水灾后,初期上报死亡户时,把出外不在家的家属,列于死亡数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10841.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