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当代弱书生的形成

男性的美未必一定是英挺伟岸,女性之美也未必只有娇柔妩媚,随着社会形态的多元化,人类文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性别的标签化日益模糊。在这样的开放性社会环境里,男生与女生的特质也发生变化。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近期暑假结束,与几位主办夏令营的朋友闲聊起疫情后的夏令营情况,几乎所有的执行教练一致发现在遇见困难时,大多数的女孩往往比男孩更有勇气,同伴交往时女孩普遍比男孩更强势,而这些男生和女生的年龄段基本处于7岁至15岁。

 

我们通常会在身边朋友里听到“现在女生把男生都欺负的哭了”“XX班的女生追着男生打”……这类的语言,学校霸凌出现在女生的频率也日渐增加,这些社会现象让我想起前几年的社会热题“男孩危机”。

 

 

早在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就提出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先生在《今日男孩为什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面落后?》中也阐述了男孩学业的落后已经由中小学向大学蔓延,并指出男孩成长的问题并不仅限于学业,还包括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力上会面临更多的“麻烦”。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男生的落后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科技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纵观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从单纯的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强弱由最初性别的体能发展到如今电子科技甚至人工智能。在工业时代之前甚至包括工业时代,人类长达几千年父系社会环境里,男性先天的生理原因在耕作、战争等大多体力劳动中占有得天独厚优势,女性因为体能与生育的生理原因退居室内,以养殖、畜牧等相对精细活动为主。工业时代到信息知识大爆炸的转变,原本很多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转而由机械化来替代,对社会从事人员体力的要求逐渐下降,男性的生理优势变得不再明显。而女性与生俱来的仔细耐心也就更能发挥社会事务性作用。体力与力量不再是男性的主要“阳刚”之气来源,人们对“阳刚”的定义由外在的力量,延伸至内在的责任感、坚毅的品格。

 

其次,学校教育环境。目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均实行7周岁入学政策。在动作发展方面,尤其是精细运动技能,女孩比男孩发育的早。身体发育方面,男孩比女孩平均要晚1.5-2年左右。许多研究还发现在表达与计算能力发育水平,11岁的男孩会比同龄女孩晚6-12个月。美国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指出男孩与女孩相比,大脑更依赖于动作与空间机械刺激,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而目前基础教学模式还以灌输式为主,这对男孩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第三,家庭环境。随着女性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结婚生育之后父母双方依然奋斗在职场。社会常见养育模式由简单的三(四)口之家、单亲家庭、还增加单(双)方老人为主要养育人的家庭,这也很容易导致成时下的“丧偶式”育儿模式。父亲对家庭教育参与度越低,母亲在教育孩子上越容易强势。请注意,这里的“强势”包括但不仅限于对孩子事物上的全盘控制,还有态度上的强硬。

 

在时下稍微留心注意即可发现,参加家长会的主力军是母亲;接送孩子上放学的,是母亲;带孩子去书店买书看书的,是母亲;在商场餐厅带娃吃饭的,是母亲;与孩子户外草坪嬉戏的,是母亲;哪怕视频号,公众号的主办人,也是母亲(比如集悦之林的我们);父亲就是那高岭之花,神龙难现(此处省略无数个Balabala…..)。当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或边缘化,而母亲一手包办所有,甚至过分严厉的管教使得男孩很容易形成柔弱、消极、独立性差、懦弱、恋母等性格特质。

 

 

今年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新课标的改革与修订,从课时安排分布中看出体育终于出现在主场;同时进一步对“素养”提出具体要求;针对中小学生的户外活动与户外运动,明确了具体时长;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在为2035年的“人才大国”做准备。教育的变化带来了未来社会的改变,我们每位家长是不是也可以对现有的家庭养育模式适当作些调整呢?父近母远,粗放自由,在他人生之路的起步阶段跌跌撞撞中关注护航,相信定能成为一个自强不息有担当的好儿郎!

 

 

注:如有希望知道强势妈妈如何培养出弱势儿子而非弱势女儿的看客们,请留言。没准下期就出这方面的内容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10791.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