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我是怎么学会三门外语的?

如果看到这个标题,觉得我是个语言天才,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从来就不是个特别有语言天赋的人,每次学外语的时候,我都是班上的中等水平,倒不至于是最差的,但也绝对不是最好的那几个。

我也不是对语言特别有兴趣的人,并不以学习语言为乐,很多时候还感到痛苦,觉得很难。

但转眼之间,我竟然成为了一个会说三门外语的人,这让我自己都感到很惊奇。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讲我是怎么歪打正着学会三门外语的(英、法、西)。

流利程度

我英语和法语流利,其中英语最好,professional水平没有问题(按照欧洲语言标准,应该在C1~C2之间)。法语次之,日常交流没问题,但涉及到专业水平,偶尔还是会感到吃力(水平应该在B2~C1之间)。西语处于基础水平(A1~A2之间),能有一些简单对话,看懂基础的阅读。

学习经历

很神奇,我在中国学过英语、法语,在法国学过法语、英语、日语,在英国学过英语、西语。

英语

我的英语水平和很多大牛比起来,还是差很多的,也远远没有达到第二母语的水平,只能说日常和职业没有问题,但偶尔跟英语母语的人开起玩笑来,还是会因为文化梗等情况听不懂。所以,首先,不要把我当成个英语大牛。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在海上眺望纽约自由女神像

我的英语基础大部分是在初中的时候打下的。我初中读的是个私立学校,“祖上种了弯弯柏树”遇到了一个特别牛逼的英语教师,给我们上课完全不用人教版,而是全程新概念和剑桥国际英语,以及他自己编的讲义。而且他特别注重听说,我们学的绝对不是哑巴应试英语,所以班上的同学们哪怕是混的,口语也都能讲得比较流利。我觉得经过这位老师的教育,我的英语在初中阶段就基本达到了大学四级的水平

这位初中老师有一句学习语言的金句,“胆大、心细、脸皮厚”,尤其是最后一点,我觉得非常真理。

之后的高中和大学,英语基本上没怎么学,就靠初中的底子撑着。期间也曾无数次下定决心要苦练英语,但往往都是半途而废,背完第一篇小短文就再没有下文。

我的英语再次突飞猛进,是到英国之后。这也是我选择前往英国读博的原因之一,想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也证明了,到母语国家去学习生活,真的是提高语言的不二法宝。

语言学到后面,也就是讲究个地道的表达方式,讲母语的人说啥,你就说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学一些比较正式的讲话,但其实现实中口语不会这么正式。比如说”how are you?”的回答,中国学生会千篇一律地说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但是去过美国和英国后,我才知道,老美爱说”good”,英国人会特别正经地回答你 “I’m doing well. Thank you.”

任何语言都是相通的,我也见过老外学中文,正儿八经学了后,他说话都是”欢迎你们到我在法国的家来做客“这种一看就很”老外“的语句,但我们母语者可能就一句”有空来玩啊“,完事儿。

初到英国时,在纯英文的环境下,还是有些吃力的。于是我去报名了学校的口语班。这个班特别好,因为它教各个场景下母语者怎么说话,非常实用。比如,遇到一个你觉得有点面熟但是又没有正式打过招呼的人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破冰。母语者就会用”I don’t think we have met before. I’m xxx”这样一句话,虽然简单,但非常地道,而这,是我们在一般教材里面永远学不到的。

这个语言班提高了我的自信,在跟同事交流、开会的时候也渐渐敢发言了。当然,最有用的,还是下班后跟同事们去pub,一杯酒下肚壮胆后,blablabla,这是提高口语最快的方式。

 

提高口语最快的方式:pub里来一杯

我已经不追求要练就一口标准英音或是美音之前有个很火的视频是个伦敦小孩模仿全球几十种口音,特别惟妙惟肖。到英国之后,这种体会太深了,大家都有口音啊,哪怕是母语国家。美国人和英国人发音差别就很大,更别说美国加州和东海岸的区别,以及英国那些神奇的威尔士、苏格兰口音,听他们说话,我能真正怀疑自己会不会讲英语。还有那些欧洲人,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天呐,可能是在欧洲待久了,我现在能无障碍地区分这些欧洲口音。

老外学中文比我们学英语的环境要宽松多了。他们说得不咋地,带着一口浓厚的“老外“腔,中国人都会鼓励性地说“你的中文讲得很好“,而在西方世界的我们,有这样的待遇吗?所以,很多时候,不要在意自己的口音,脸皮要厚,要敢说,只要讲的话清晰、易懂就可以了。

 

 

法语

我学习法语其实非常机缘巧合。

最初的种子萌发于08年。那时去北京参加一个奥运会的青年营活动,每个参赛国家都派了两名青年营员。在填写登记表的时候,虚荣心作祟,觉得只会讲英语有点丢人,便在法语那一栏“会一点”的小框里打了个勾。就是这个小勾,导致了我的“悲惨”命运

 

 

我被分到了法语组,这个组里有一个法国人,然后就一大堆非洲讲法语国家的兄弟们(北非三国,刚果、喀麦隆、卢旺达、乍得等)。

我的室友是一个来自摩纳哥的游泳运动员,她不会讲英语,遇到我这个那时还不会讲法语的人,非常尴尬。我们俩之间交流全靠肢体语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和她讲到蚊子,说了半天,她也没懂,直到我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她才恍然大悟。后来我去法国时,还和她联系过。当我们已经可以用法语流利对话的时候,想起当年无法沟通的情景,不得不感慨人生有太多的意想不到

那时就有了一种印象,非洲兄弟们都讲法语。后来因为对非洲莫名的向往,便很想学法语。大学的时候,决定去法国读硕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可以多学一门语言。

 

 

我从来没有被什么浪漫的法国文化吸引,吸引我的一直都是非洲那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但后来才知道,不是所有非洲兄弟们都讲法语,而且英语在非洲其实更普及,讲法语的非洲国家(除了北非三国)还普遍要比讲英语的非洲国家落后一些。

可惜,知道真相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我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学了法语。

我先在国内学习了大半年的法语,纯应试教育,刚到法国的时候,一句完整的句子都讲不出来,还倔强地跟要和我讲英语的法国人说,“je peux parler français”(我会说法语)。更真实的原因是法国人的英语真的听不懂,听他们讲英语比讲法语还折磨人

后来慢慢练出来,也主要是靠周末跟同学们一起喝酒(soirée)。还是那句话,一杯酒下肚,脸皮厚了,一直说一直说,就练出来了。

 

 

我的法语水平在巴黎实习的时候达到顶峰,那时基本上有professional水平,跟同事开会,讨论正事的时候没问题,但午饭和晚上社交时,一开玩笑就给跪,只能以假笑圆场。

后来离开了法国,因为有小马哥的存在,口语水平一直没丢,日常对话甚至比以前还流利。不过也就停留在流利水平,什么时态、变位都很不准确了,说出来的话很像那种文化水平很低、不太会变位的法国人讲的。而且小马哥跟我日久心有灵犀,很多时候我讲话没用准确的词汇、或者没说完,他也能猜出来什么意思,所以这就导致我现在经常会说”truc”(类似于thing)来指代任何我想说但不知道词汇的东西。

我的阅读能力也下降很多,因为已经不怎么读法语的东西了。写作能力倒是一直都很差,因为没有系统学过,写出来的东西不找法国人修改的话,根本不能看。

 

 

西语

我想学西班牙语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有朝一日如果有机会见到梅西的时候,跟他聊聊天,谁让这个梅球王不会讲英语呢?

 

我的西语第一课就出现了梅西

另一个小小动机是,我已经会了中、英、法三语,如果再学个西班牙语,基本上可以周游世界了。

而且西语文化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比法语文化更对我的胃口,毕竟讲西语的地方大都阳光灿烂,群众热情奔放,虽然经济稍微差些…

 

 

去年在牛津的语言中心报了班,正式拉开了我学西语的序幕。决定报班的主要原因是这样更能够坚持下去,毕竟如果要靠自控力,实在是太难了。报班靠老师的经验,学习可以更系统化。

牛津的语言班是每周上两次课,课后再写写作业练习下。业余时间,我刷梅西ins、西甲新闻的时候也顺便学习下。经过一年的学习,目前水平大概在A1~A2之间。

牛津的老师是用英语教授西语的,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很独特的体验,毕竟要用一个本来就非母语的语言去学习另一种语言,很神奇

我也深刻体会到了“非哑巴式”教学。我们从第一堂课起,老师就非常注重口语,课堂练习全部是和同桌用西语对话,语法和词汇也基本上通过练习口语来学习。

我学西语是纯兴趣,没有任何职业发展的目的,所以我的目标也就是能达到日常对话水平即可(B1~B2)。

学习过程中,其实我是有些偷懒的,不会花精力去掌握全部的内容。因为我有了法语的学习经验,知道哪些内容其实在后面的应用中并不重要,说得不那么准确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会法语之后再去学西语,可以说有很大的优势,同为拉丁语系,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劣势,因为很容易搞混淆。

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最难的是听力,正常语速的西语对话,我只能零星听懂几个词。阅读要简单一些,毕竟有法语的基础在,阴阳性、变位这种东西,触类旁通,学了一些西语语法后,就大概能读懂。口语不算难,主要是需要大量的练习让自己达到熟练的水平,以及去模仿母语者讲话的腔调。在这时,法语又成为了一种障碍,因为我经常把西语和法语词汇搞混。写作的话,我不打算把西语学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没有花很多精力去学。

 

巴塞罗那圣家堂的清晨

(虽然巴塞罗那讲加泰语,是跟西语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但作为一个巴萨球迷,我至今还没去过马德里!)

 


这就是我学语言的经历和感悟。

总结一下:

1. 提高口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母语者喝酒吹牛皮,所谓“脸皮要厚”,不要怕,一直说,就练出来了。

2. 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职业性发展还是纯粹的兴趣爱好,听说读写要有侧重地去发展。

3. 语言本质上是种交流沟通的工具,能用、易懂就行,不一定非要追求地道、完美。

4. 语言的难度是根据应用场景递增的: 日常生活<职业场合<喝酒时开玩笑。

(以上感悟来自一个没有语言天赋、以及并不把语言当作艺术来追求的人,如果你有语言天赋、或者对语言有追求,另当别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910.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