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年华二三事

"过了四月八,庄稼汉心放下”,是当地谚语。说的是只要过了农历四月初八,对农业生产极易造成不利影响的极端天气就少了,庄稼汉提着的心就可以放回腔子里了。比如小麦开始返青,突然来了场倒春寒;比如土旺过后,大秋开始出苗,小麦开始拔节,忽然刮起了狂风,而且一连多日的刮,或者连阴雨不断,有“打破土旺头,一十八天不出牛”的说法,农人们知道,土旺正是刷剥麦子的时候;比如小麦正在吐穗,油菜籽正在结蕾,忽然来了一股寒流,突然来了一场降霜,"霜杀坑涝风吹岭",地处低洼的小麦,油菜便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接县气象局预报,地处早胜原西南部的中村一带有一次寒流过程并伴有霜降,大概是在古历的三月下旬。县政府指令宁县一中驰援中村,参加防霜活动,任务是让学生帮助当地农民在田间地头煨火,沤烟,以增加地表温度并形成烟雾,有效降低霜冻对小麦和油菜籽的毁坏程度,确保粮食丰收。

 

学校闻令而动,做动员,做安排,并进行具体分工。为展现宁县一中学生的良好形象,来去不允许骑自行车,由各班主任老师负责带队,学生行走要排队,要打着红旗,要唱歌。傍晚时分,我们出发了。一队队队伍整齐,红旗招展,歌声嘹亮的防霜队伍从学校有序出发,向中村挺进。声势浩大,气势恢宏。我们班被分在了中村公社的平定大队。

 

天黑前我们到达平定,我们班又分成了五个小组,分赴五个生产队参加防霜。我被分在了赵庆祥同学他们队的那个小组,我们的班主任张建英老师也在这个组。由于赵庆祥是本队人,联系队长,领受任务,安排住宿,联系晚饭都是庆祥同学跑前跑后,负责照应的。井井有条。

 

安排好住宿后,庆祥同学带领我们去管饭处吃晚饭。这是一个三口之家,一对年近六旬的老夫妇,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儿。进入小院一看,就知道了主人的精明能干,两只窑洞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家具虽简陋,但摆布安置的恰到好处。我们围坐在炕头,张老师理所当然地坐在了上杠子位置,也就是炕上靠着窑洞壁的中间位置。吃饭盘子很简单,一个大大的木制四方盘子,一碟凉拌葱娃子菜,十多双筷子,半盘子油炸馍坨子,每人一碗小米米汤,而矣。“吃,吃了赶紧睡觉去,半夜就得起来“,张老师发话了。十多个小伙子,每人手抓一块馍坨子,端起米汤,风卷残云,瞬间,半盘子馍坨子完了,菜碟子空了。小姑娘来了,双手用碟子端着两张死面饼子,还未等碟子落盘,碟子里的死面饼子不见了。小姑娘红着脸,拿着空馍碟,端起空菜碟走了。庆祥同学忙里忙外招呼着大家。"不急,不用着急,让姨给咱烙死面饼子,慢慢吃,米汤在锅里,菜在案上的脸盆里,不够自己端,菜自己夹,不用等人侍候"。于是自己动手,甚至有人将盛菜的脸盆子端来放在了空盘子里当菜碟。倒忙坏了这家三口,大娘手在面盆和面,头上大汗淋漓,小姑娘帮着妈妈擀饼子,手忙脚乱,大叔站在灶巷里,一边向锅底添柴,一边翻腾着烙在锅里的饼子,口里不停地唸叨着"不急,不急,慢慢烙,慢慢吃"。只有张老师乐哈哈地坐在炕上,他只吃了半个馍坨子,喝了一碗米汤,他说他胃不好,不敢吃夜饭。死面饼子他没有吃,确切地说是他没有吃到,刚出锅的死面饼子早被他的学生们半道打劫了。他只说了一句“你看这些小伙子们吃的美吗!”这大概是这两位大叔大妈管饭史上见到的最难侍候的一次了。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一顿晚饭吃了足足有三个小时。吃过晚饭,我们来到生产队的大场。社员们早给我们做好了准备,将麦草,豆秆,高粱秆,玉米秆用绳子捆了起来,一捆一捆整齐地码放在那里;将麦衣子,碎柴草装在了笼里,一担一担地摆在了那里。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背的背,担的担,沿着田间小路来到预设的位置,将柴草堆放好,并且记住了各自的位置,来去的路线,这就是我们的哨位,这就是我们的战场。

 

繁星满天,没有风,空气开始变凉。回到大场,我们在那间箍窑带楼子的小屋住宿。两个小屋空间都不大,土炕被社员烧的发烫,小屋很暖和。只是土炕都很小,挤五六个大小伙子有点勉为其难,于是我们一正一倒挤着睡,可身下太热,加之刚刚饱餐一顿,肚皮发胀,根本睡不着。于是开始谝闲传,高一句,低一声,有哄笑,有争执。正欲昏昏入睡,中村公社的大喇叭响了,中村和平定连着畔子种地,距离本身就不远,加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大喇叭声音非常清晰。开始播放歌曲,开始发布命令。我们立即翻身而起,立即冲出小屋,立即下了楼子。个个打了个寒颤,人人身上起了鸡皮疙瘩,内外温差太大了,我们和衣而睡,浑身上下都有火炕的余热。我们跑步前进,向着各自的哨位,奔向各自的阵地。

 

这儿出现了火光,那儿冒起了浓烟。刹那间,寂静的中村大坳,人声鼎沸,火光片片,浓烟滚滚。挂在东边天际的半轮月芽,眨着眼睛的满天星星,还有正欲降临这一方土地的寒霜恶魔,静静地观看这一人间奇迹,寸步难移。直至东方发白。

 

又是歌声,又是红旗,还是那样的队伍整齐。散布在中村坳的各路防霜大军,出了这村,离了那队,在向一个方向汇集,队伍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迊着朝阳,我们又投入到了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8311.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