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好像又没有什么要拿出来写的事情,不知道是没怎么关注生活了,还是失去了公众号的初心,进入了人尴尬的阶段。

 

还是来记录一下实习的感受吧!

 

那群小朋友没有网上00后那么有个性,就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吧,只不过我们之间角色互换了。曾经,我也是坐在下面听课的人,现在变成了站在讲台上讲课的人。

 

不确定是否能够当好老师,但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群孩子们学到些东西,哪怕跟这个专业一点点关系都可!

 

一、来自于分班的困惑

 

在上课期间询问了一下分班的情况,有些复杂,总共十四个学前教育的班。我带了八个班,可以分为普通高考与技能高考。

 

普高与技能高考的学生是放在一个班的,纯粹的普高或技高班级很少,有的是混在一起的。有个班级是大部分是技高,只有五个同学是普高。

 

还有来自于地域上的区分,在上乡土特色一章时询问同学们家乡在哪里,家乡有什么特色能够开发。发现班里大多数孩子都来自于一个地方,武汉、十堰或是黄陂之类的地方。乡土特色也就这么体现不出来了,即使有着不同的区,大家也不是很能分辨出来。

 

有个武汉的同学来了一句“武汉不都一样嘛,都是热干面”,我忽然愣住了。为什么这个孩子会觉得这些都一样呢?忽然就好奇这个学校是怎么分班的了,地域?高考性质?

 

后来的某一周,在班车上与院里的主任聊天,将困惑已久的这个问题问出来了。老师告诉我是因为这两个方向的学生学习差别很大,在英语与专业课的学习上,呈现两极分化,为了平衡才将她们混合在一起。

 

但询问了一下老师上课的模式,专业课,也别是技能课的老师并不会因为班里有普通高考的学生而从零教起。而在升学的追求上,普高的学生又比技高的学生要追求高。

 

二、来自于课程的困惑

 

暑假在家就看了这门课程的教材,第一反应就是很简单,很具有实践性,也给了很多的案例,看起来还是很有内容的。

 

但当我去备课的时候,我发现除了照搬书上的知识点,其他的无从下手。后来咨询了之前带过课的朋友,询问是否按照书上讲。朋友的答案是,就按照书上讲,因为她们不会看书的。

 

在上课期间,发现学生不会打开书跟着你讲的内容走,但会回应你的课程内容。也曾跟学生聊天的时候发现了其他老师上课的模式,教师备课的内容与书上完全不相关,上课期间都在抄PPT,平时作业也为检查PPT的抄写,似乎是走了两个极端的方向。

 

在课程中进行相关延伸时发现,学生的教育学知识与教育心理学知识都不太牢固,经常一问三不知。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甚至要每节课都强化一下,也会有人不知道。在改变了教什么与怎么教时,发现结果都一样。期间还采用了视频辅助手段,但学生们依旧紧盯手机,不会抬头。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为读书的多少与所做的事情不一样,因为什么?学生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反观我大学那会儿,似乎也是这样子。什么也不明白,就跟着大部队走了。从未问过自己到底要什么?甚至现在也不明白。

 

三、她们未来的走向

 

大学期间就听说了中职毕业的学生不能当幼儿教师,只能做保育的消息。高职的孩子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这样,学前教育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的,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说起她们的走向,我自己的未来也不知道通往哪里。很多学生都有专升本的想法,只不过还没能付出行动,专业课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要恶补英语。但在跟学校英语老师聊天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她们英语是真的很差。唉!

 

教育的门槛高了之后,是不是乡村的孩子幼儿园阶段就要被随便应付了。那乡村学校的出路又在哪里呢?我也不知道。

 

实习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依旧没告诉她们我实习生的身份,悄悄的来,悄悄地走。

 

希望她们能够勇往直前,保持初心。

 

上课途中的风景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8084.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