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呆秀才,吃不吃斋

小时候爱听三国里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等长大了,辩论赛我上不了场,嘴笨啊。80年代华语大专辩论的那一代精英,好的时候风光无限,有时候也七拧八歪。

知识人或者叫知识分子的嘴到底怎么回事?真话、有骨气的话少,没用的、损人嗑一大堆。那两片嘴,配上里面包着的或黄或白的一对利齿,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扎向同类、刺向同胞的利剑,有时伤骨不见血。

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回中,上演了这么一幕:

乡村教师周进——老童生一名,终于又有了可以吃饭的机会。欢迎宴会上,六十岁的周进,遇见了十六岁的梅秀才。梅秀才层次高,说出一首花边新闻一样的“一至七字阶梯诗”:

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

所谓知识人的嘴到底讨厌在哪里?没完没了的反语,让人不知道是好话赖话。梅秀才说周进“不呆”,“秀才”很快能中——其实是强调这老头“没中”,“吃长斋,胡须满腮”完全符合新聘的周老师。

这首花边诗,满足不了食客的欲望,比如食欲、窥私欲等。同席的肯定有农村不认字的高邻,他们听不懂。

但是,居高临下地讲话,明褒实贬的讽刺,让年轻的梅秀才体会到了残害同类的快感。一个六十岁的科场的失败者,在十六岁的新科秀才面前,会是怎样的煎熬?

我替梅秀才往下说,那阶梯诗的后半部分更生动:没人报销。文具,纸笔不“自己安排”又能怎么办?没工作、没利益,不得四处求人吗?

《儒林外史》中一场欢迎新老师的宴会,撕开了中国人“尊师重教”的假面具。

知识人的圈子,所谓儒林,比拼的是实力和智慧。回顾往昔,幸亏年轻被“捧”的时候自己头脑清醒。“才子”“状元”我都不是,出生于吉林假不了。现在,“捧”我的人少了,主要是没利益。我自身也有高度。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为避免受到语言污染和“高知毒舌”的干扰,要努力做到:第一、少开会聚集——庆典类、学术类皆然,第二、少说废话、勤沟通。

不求口吐莲花,但要语言清新;说话可以犀利,切莫让人生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7320.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