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红包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是什么从身后袭来?

黑色的刺球,闪着蓝光,寒气逼人。她拼命奔跑,在漆黑山野,被树藤绊倒,怎么也动不了,球刺伸出魔爪逼近她……

莫晓从恶梦中惊起,摸索着拉开灯,想起昨天,两个戴口罩的同志,把她从父母家带到了山城宾馆这间房。

“嘟”“嘟”……

床头柜上手机长脚似地转动,看看时间,19点,正月初一,自己已睡了一天一夜。

点开微信,看着群里封城、疫情、埋怨、惊恐的帖子,她下意识摸摸额头,感觉嗓子火辣辣地痛。不会是……?有人提醒密切关注是否发烧、咳嗽。

“嘟”又一声响,弹出一个红包,闪出0.01元。紧跟其后,听到高老师的语音。

“我想利用这个春节,集中讲讲小小说的写法。”

大家请安静,我们开始上课。

今天我们讲小小说的结构……我先贴一篇文章《孩子,我在》。莫晓速览一遍,这是写汶川地震中两个被埋在废墟中的孩子,在死寂般的世界,以“孩子,我在!”的信念,战胜恐惧等待救援的故事。

莫晓抬头打量了下房间,床沿到墙边仅半步,天花板上挂着摇摇欲坠的石灰皮,轻飘飘的蓝色窗帘印着圈圈雨渍。她打了一个寒噤,裹紧了羽绒大衣。老师说遇到灾难要有信心,要学会自救,是的,那废墟中的孩子,还能……,她突然听到肚子里的咕噜叫声,于是下床走到门边,门外居然留着晚餐。

第二天,群里有人抱怨,男人在家呆得难受,想出去,女人担心带回病毒,传染老少,双方大吵一架。

今天我们讲小小说的选材……请大家看视频。莫晓看到一根火柴降到低处阻隔了另一半的燃烧;又看到十七世纪一场黑死病爆发,英伦半岛一个344人的小村庄亚姆村,为阻绝黑死病向北部半岛蔓延,听从威廉牧师的倡议,选择留滞村中所作的牺牲。在300多座墓碑上每个人都写着催人泪下的墓志铭,威廉牧师的是:请把善良传递下去!

莫晓感到背心窝越来越冷,加了被子,喝了开水,抱着热水袋,还冷,吃了戴口罩同志送来的药。量了体温,38度。天哪,难道自己将武汉的病毒带到了这里?难道是火车……

观察?观察!怎么办?不能告诉家人,不能让他们担心!她拼命地喝水,可脑子里全是身穿隔离服晃动的身影,还有那些救护车上的装尸袋。

第三天,群里有人转发高烧病人住不上医院的呼救,有人转发仍在增加的疫情。

今天我们讲小小说的构思……那些由细节生发的故事,

九八抗洪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是那些沾满泥土的年轻战士挽手并肩跳入汹涌洪水中的画面。”“是战士满身是泥,饿了啃一口馒头的模样。”……那这次抗击疫情,又有哪些感动你的呢?

手机上立即闪出一张张照片和视频。84岁的钟南山在火车上疲惫地闭目休息,他正义无反顾地去武汉前线;一批批军地医疗队到武汉,一批批志愿者到武汉,一队队装满救援物资的大货车到武汉,人们自觉握紧拳头,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

莫晓看着这些图片,泪水就不自觉地夺眶而出,仿佛都是向着她的无助走来,原来这么多人在驰援,原来,这么多人都在与病毒抗战。

37.8度,没有升高!

她突然间有些感谢老师,似乎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

老师继续讲着,灾难面前,我们因什么而感动,因这些细节中渗透的不畏牺牲的忘我精神,因这些细节中彰显的拯救人类的责任担当。是谁在记录、谁在传递这些平凡中的伟大?老师的语音显得有些嘶哑而激动。

我想举办小小说有奖征文。疫情发生以来,我一直在想,虽然我们不懂医护,不能到防疫一线,但我是老师,有笔杆子,能通过讲课,减轻大家的焦虑与恐慌;能拿起笔杆记录这段历史,能传递正能量。我愿意个人拿出资金奖励优秀作品。

话音刚落,鲜花、掌声、点赞,滚动着布满手机屏幕。

一连18天,莫晓吃完盒饭就会等待那个用于签到的红包,不知不觉间,身体痊愈了。

“嘟!”高老师继续发着一分钱红包,“老师,这是我的征文!”莫晓记得,征文主题是抗击疫情,截止时间为抗疫胜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685.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