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开明寺塔

开明寺塔位于洋县城开明广场(原开明寺)内,是洋县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洋县的象征。始建于唐代开元盛世,现状高21.33米,为方形十三级密檐叠涩式砖塔。因在原开明寺内,故称开明寺塔,寺早圮废,仅余此塔。

2006年5月25日开明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因塔年久失修,加之塔檐掉砖,老百姓传言塔倾斜了不安全,洋县文物博物馆向上级部门报送了开明寺塔维修项目。2007年初,开始实施开明寺塔的勘测设计。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开明寺塔座北向南,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须弥座,束腰,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为38.56平方米,坐北朝南,方向0º,经勘测,塔体向西南方向倾斜近1°。

塔身为密檐叠涩式,十三层。塔一层中空,平面呈方形,门开北侧,南砌假券门。内墙饰壁画,面积约19.23平方米,分布于通道两侧及后壁以及上部普拍枋和砖砌拱眼部位,内容为人物、花卉、卷草等题材。普拍枋上八边形每面砖砌斗拱各三朵(每朵斗、拱各一),总计16朵。方形塔室上部逐层叠涩收分成藻井,呈八边形,黝垩朱漆。整个塔室外边长3.96米,内边长1.40米,墙体厚度1.28米。《洋县志》中明代(重修开明寺碑)一文记载“……殿前有古塔……塔中画像剥蚀亦皆化而为新,黝垩朱漆举以祛故……但见丹青炳焕,高塔插汉。兴工始于癸酉(公元1513年)而告成于乙亥(公元1515年)之春”,由此可知塔室中壁画属明代的作品。

塔身上部实心构造,各层檐逐层叠涩,有升起。檐上做反叠涩砖层,各层檐角起翘明显但无伸出。二层东西各二个佛龛,一个佛窟,南北各一个佛龛,佛龛均为歇山顶。二层以上每层各8个佛龛,四个佛窟,共计九十四个佛龛,四十六个佛窟。佛龛、佛窟内均有佛像,佛像已存留不多,部分收藏于洋县文博馆。塔角均悬挂风铃,现存已不多。

塔刹由八边形的刹柱和覆钵形宝盖组成。整座塔气势雄伟、结构严谨,属唐初建筑风格。

开明寺塔外观曲线非常优美,通观整个塔体,从塔基须弥座开始,向上逐渐微微内敛,所以,整个塔体呈优美的‘纺缍状’,这就加强了塔的整体稳固性。同时,檐角的升起又是构成其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升起并非突然抬高,而是檐部在逐层叠涩的过程中,将四角逐渐垫高后形成的。经实地勘测,各层檐角的升起尺寸并不相同,第八层数值最大,为16.5厘米,第十三层数值最小,为2厘米。

通过勘测,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汉中府志》记载:“开明寺,县(治)南二百步,法轮院也……有浮图,高十三层”。又清邹溶《洋县志》卷一(城池图)中可看出,开明寺位于南城墙内,塔位于开明寺东北角。由此可见,塔位于开明寺北偏东,南侧原有荷花池。洋县老百姓民间传说站在荷花池边上拍手,能听到塔内有金鸭子叫声,也因此怀疑塔内有地宫。根据《地质勘探报告》中“周边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地下洞室存在”的结论,可知开明寺塔地下并无大型地宫存在。

清邹溶《洋县志》卷二(祠庙)记载:“开明寺在县治南,古法轮院,唐开元中建,宋庆元元年(1195年)重修”。(艺文)中“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上下砖瓦脱落,塔中画像剥蚀,寺僧心谕维修。”又塔风铎上刻铭“大蜀广政癸亥岁(公元963年)宫藏使前彭州史吴廷说造施永镇武定军塔上”。由此可知,唐宋时期,开明寺并不被称为开明寺,而是被称为法轮院。如唐代著名高僧法照所在的崇法院,黄安镇被部分发掘的大觉院,磨子桥镇龙血禅师的开化禅院,这三处已经被证明建于唐代的寺院。因此法轮院最早至元代才被称为开明寺的。开明寺塔一名最早出现在邹溶《洋县志》中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洋县知县李文芳咏《开明寺塔》诗中,后蜀广政二十六年(963年)名为武定军塔,明洪武年间又名浮图。1935年,开明寺被辟为洋县体育场,1959年扩建体育场,荷花池被填埋,成为体育场的一部分。当时塔被称为舍利塔,如1957年5月31日,被列为第三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舍利塔。2004年体育场被开发建为广场,体育场环形跑道内被硬化,铺设了地砖,植树种草绿化;环形跑道则被硬化成汽车道。2005年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根据保护单位定名规则被命名为开明寺塔。

开明寺塔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公布时代为唐代,引起了许多专家质疑,认为现在的开明寺塔为宋代重修。

据《洋县志》载:“开明寺塔与寺俱建于唐初”。

《汉中府志》载“开明寺,县南二百步,法轮院也,唐开元中(公元713—741年)建,南宋宁宗赵扩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重修。”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上下砖瓦脱落,塔中画像剥蚀,寺僧心谕维修。

《洋县志》中明代(重修开明寺碑)一文记载“……殿前有古塔……塔中画像剥蚀亦皆化而为新,黝垩朱漆举以祛故……但见丹青炳焕,高塔插汉。兴工始于癸酉(公元1513年)而告成于乙亥(公元1515年)之春”

塔上风铎铭文:

“大蜀广政癸亥岁宫藏使前彭州史吴廷说造施永镇武定军塔上”。后蜀广政,即公元938——965年(五代十国时期),癸亥岁应该是公元963年,这应该是历史上修缮的确切纪年。
“大宋政和癸巳岁(公元1113年)李宗道重修添捨”。‘政和’即北宋徽宗赵佶年号。

塔身二层东侧佛窟石刻题记:

“大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春三月重修宝塔记。会首:梁彦、季士升、牛孝。住持:了经、了性、然禄、然升、观印、观心”。

塔身三层南侧佛窟墨书题记: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二月”。这是最后一次该塔修缮的确切历史记载。

资料显示,历史上明确记载开明寺塔维修时间为后蜀广政癸亥岁(963年),宋政和癸巳岁(公元1113年),明武宗正德年间(公元1513—1515年),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春三月,先后历经了四次维修,不知宋代重修之说从何而来。

2015年开明寺塔修缮施工中发现,塔基底部由条石砌筑,上面用300×155×40㎜、290×160×45㎜,245×245×45㎜、325×325×50㎜等不同规格的青砖砌筑,砖面上有网状图形,唐代风格明显。砖的规格和龙亭杨湾村、南坝龙咀村唐墓出土的砖的规格一样。从建筑风格上看,虽然在历次修葺中增加了宋、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做法和装饰,但主体和建筑风格还是唐代。

经过实地勘测和综合研究,开明寺塔自初唐创建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悠久历史,历经宋、明、清各时期不同程度的修葺,现状主体结构仍为唐代。开明寺塔结构精致,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而未坏,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开明寺塔在全国现存的唐代砖塔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汉中市最早最高的古塔,在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唐代砖塔建造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我国古代高超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

开明寺塔虽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巍然耸立,且盛唐风貌犹存,它是研究我国古代高塔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在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唐代砖塔建造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6826.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