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短暂的逃离,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今天是个平凡的日子,也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这话好俗套。

01

说它平凡,是因为于我自己来说,这是个普通而自在的双休日;说它不平凡,是因为两位院士前后相差两分钟的离世,尤其是衣食父母袁隆平先生的仙逝,更是举国悲恸。晚饭,我确实吃得干干净净,以此向这位侠之大者致敬。

看到朋友圈儿里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时,我正坐车去往山里。第一反应是:爸爸看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难过。

随即就看到外甥女已经把这个消息的截图发到了家庭群里,爸爸回复:巨星陨落,祖国之痛,世界之哀图片

是的,他用了这样一个大滴落泪的表情。

爸爸像袁隆平先生一样,热爱农业研究。袁先生研究水稻,爸爸研究小麦和玉米。退休后这十年来,他在这项热爱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甚至也付出过代价——每逢麦收季节,他都要将不同品种的麦穗扎成一小捆一小捆,回来之后进行人工蜕皮。因为是要育种,蜕皮时只能用方便的工具一穗一穗地搓,再吹去麦皮留下麦粒,最后倒在一个小小的纸袋里,折角封口,标上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品种名称,保存起来,待来年再种下。每到夏收时节,他就要忙上好一阵子,有时是授粉,有时是做些我不懂所以无法表述的工作。烈日炎炎,他一顶草帽,一件长袖衫,在麦地里一钻就是几个小时。年近七旬的老人,如果没有热爱,怎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个品种培育出来往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

由于大量吹气,他的胸腔里出现了很多很多泡泡,隔着皮肤都能摸到,手触之处,感觉身体里全是蜂窝状可以滑动的气泡。不得已,动了一场大手术,伤口从前胸直横到后背。欣慰的是,这份辛苦也取得了卓然的成效,他培育的几个小麦和玉米品种在区试、省试中都表现不凡。前段时间他分享了一个视频,视频中的小麦就是他培育的品种——

 

当我第一次知道“袁隆平”这个名字,知道他所从事的事业,我就自然地把他和爸爸联系在了一起。我想,不仅是因为他们同样都从事和热爱农业研究,也因为同姓yuan吧?!

向每一位真诚热爱并造福他人的人致敬!

02

五月是忙碌的。早在五月还未到来时便已预料到了,所以从容迎接。

即便如此,还是会有预想不到的临时事件,令你不得不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脑力去应对。满满的一周之后,我需要放松。因为下一周仍然会是满满的,必须有较充分的休息,才能更好地应对新一周的工作。

所以,即使前天晚上只睡了四个小时,昨天下午我还是驱车回来了,家是可以让我放松的地方。

早上,找个理由——比如摘樱桃——到山里去。其实,上周吃樱桃已吃到上火。

从小城出发不足20分钟车程的太行山里,因为近年来修路、美化,成为了休闲的好去处。近几次,发现游客越来越多,且多数都是小城外的游客。

H先生熟悉山里的每个村庄,每条小路,自然是个优秀的司机加导游。沿路,很多村民都在卖樱桃,也经常能看到樱桃园,白色的细网覆盖着樱桃林,防鸟儿啄食。我们并未摘买樱桃,而是去到一个过去我不曾到过的村子,因为它在山的深处,且只有一条路通行,所以保存完好。村里有数株槐树,短的有500年树龄,最长的有1800年。站在古树下,心里油然而生对历史、对自然、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敬畏。离开一株1200年的古槐时,我说:“天天你知道吗?当初在这棵树下玩耍的小朋友早都已经去世了。”说完后我想:在这棵树下,不知玩耍过多少代小朋友?

后来在一座新落成的房屋前,天天看到刚种下的一棵树苗,比他的个头高一些,枝上一小簇绿叶,根部圆盆大的泥土刚浇过水。他指着这棵树苗问:“妈妈,等我以后去世了,这棵树会不会也变成古树?”我们哑然失笑。祝福这棵小树也能在百年千年之后,被另一个小朋友仰目赞叹吧!

挂地高高的树枝上的秋千,辘轳,石磨,祠堂,古庙……儿时的记忆翻涌上来,倍感亲切。最意外的是,竟然见到一个“dui jiu”(读四声和轻声)!若不是里面积了雨水且有小虫的尸体,我一定会坐到上面亲身去体验童年——老家院子的门口就有这样的“dui jiu”,我曾无数次地坐在上面等妈妈回来,还在上面睡着过。小朋友们也都爱坐在上面,小屁股陷在坑里,膝窝和背形成的宽度被边沿卡得恰到好处,所以它受到孩子们的青睐,边缘磨得黑漆发亮。

我指着“dui jiu”给天天讲:“这个以前是用来捣米捣面的,把米面放在里面,用一个槌子之类的东西把它们捣碎……”他好像听得心不在焉,可能距他的生活太遥远吧。其实我也是在长大后才知道“dui jiu”的用途,而我自然也没有见过它是如何被使用的,只是听大人这么说。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右下角就是“dui jiu”

山里的杏还是青的,还有青青的长成像葡萄般成du lu的核桃,花椒也是青青的颗粒,捻一下,手指便沾染上浓烈的花椒味儿。皂角树上居然有那么大的皂刺,若不是H先生指给我看,我绝对是认不得的。桑椹的个头远没有超市里的大,但味道却不错,我们踩着落了满地的桑椹,仰头摘着树上紫红的果子,吃了个够。

回程时,拐到了探花村。山路两旁都是格桑花,我最喜欢的花之一,纤弱的茎,单薄却美丽的花。它们的花瓣上一定贮存了我贪婪的目光,后来实在忍不住,我叫停:“让我下去让我下去,我要下车看花!”

阳光已经很强烈,我还是装模作样地与花儿亲密接触了一下。

03

因为做的是教育工作,关注的公众号大多是教育类的。即使也有阅读的、电影的、生活的,但每日真正点开读的,也是有关教育的更多一些。做了校长,朋友圈儿的好友也越来越多,如果不备注,常常想不起某人是谁。大多数人也被我设置成了“不看他的朋友圈”,选择性收听的也都是教育同行或家长的。所以整个朋友圈儿,目之所及,皆是教育。

有时,真想逃离教育。短暂的逃离,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也非常明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关注教育类的信息会使人封闭,狭隘,毕竟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贯通今古,纵横四方,教育者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视野。

今天下午,有意识地,不刷教育的信息。

却还是在不经意间,被一篇文章亮了一下眼。也正是它,使我有打开电脑敲篇文字的欲望。尽管写下的并非最初想写的。

这篇文章题目叫《梁冬:儿童教育的本质,是关注那些不变的东西》。里面提到:要让孩子学好母语,睡好觉。哈,这不正是加斯顿小学在做的吗?

我们的大语文课程,就是为了让孩子学好母语,成为一个能用母语思考、有根的中国人;我们早上8:10到校吃早饭,与很多学校相比,给了孩子早上多几十分钟的睡眠时间,怪不得昨天一位老师给我反馈,一个来加斯顿上了两天课的孩子,长期因压力形成的胃病都好多了,家长说“这学校这老师有魔法”。

哈哈,是的,加斯顿这所非凡小学一定有魔法,或许我们长期身处其中而不自知,但走进他的人,都能感觉到。这从外地老师的参访记录中也可窥一二。哦,我已经懒得链接相关文章了,

就酱紫吧,一篇平凡的文字,记录这个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6606.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