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红楼梦(下)

一杯红楼,入秋。

写此篇文,是从暑日开始的,而最好的降温方式便是这‘红楼梦’。前些时日,妈妈来我这儿小住。夏夜荧荧,我让妈妈别恼我,因为下定决心准备将红楼后半看完,但恐自己入戏太深,性情大乱至颓,故先打了声招呼。

观红楼时,忽笑着转身,同妈妈说道了两句:什么时候,我追剧,不是为了写文章,只顾舒坦无事,便是醉逍遥了。去年秋,与老读者们的那个约定,如期而至。红楼梦后40回,补全了。第一次,全部看完,果真应了那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原想中秋节发的,但过于悲,反误了团圆和美之景。应承上一年的秋分《仲夏,一杯红楼入秋》,也算是对上了。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1张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2张
中秋三事,悲伤始于乐极。依旧从最开篇贯入,那是一个中秋夜。甄士隐踏着月色去邀请贾雨村酌酒赏之,再到女儿甄英莲被人贩子拐走。疯之,再遇那癞头和尚和跛脚道士: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3张
好了歌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4张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一首好了歌,遂与一僧一道,隐于飘然间‘太虚幻境’矣。

二次中秋,秦可卿一病不起还要了性命,她的去世是贾府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而她又恰巧又是在刚过中秋后生得病,这暗示着中秋节就就像一个时间节点一般,它昭示着贾府的命运走势。

三次中秋,也是最后一个中秋。惊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千古名句。《红楼梦》里的中秋之夜,是书中的大关节所在。看似热闹的中秋夜宴中,以月作喻,以乐景生悲情,让人隐觉到“衰”、“散”、“悲”、“辱”的序幕,已然拉开。

天上月亮映显微光,贾母一人独坐,久久不肯离席。她虽知大势已去,夜凉如水,披上衣裳,把酒热上,再坐一会儿。都四更了呀,她不困,再坐一会儿。即便明晚还有更好更美的月亮,她还是想再坐一会儿 ..

红楼注定,就是一场以悲剧收场的书。

后四十回,不想再看第二次。哭到泪已干!也深知自己为何看了五遍,却均是停在前八十回。因那皆为死的死、伤的伤、疯的疯、散的散 .. 何等萧条景色。

一集便出一事。贾府由‘鲜花著锦,烈火烹油’鼎盛时期逐渐走向败落。正应了秦可卿向凤姐托梦之警言:“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若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万象纷纭的人生,处处皆有矛盾隐患。隐患丛生,必将衰亡。这些矛盾,外部的有:皇室贵族之间的矛盾、贾府同中小地主以及农民之间的矛盾、贵族之间的矛盾;内部的则有:祖孙、父子、母女、叔侄、婆媳、妯娌、夫妻、姐妹、兄弟、讁庶、甥舅、主仆、以至于仆人之间等等的矛盾。

林黛玉作为女主,便是这一书中,封建势力下的牺牲品。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全府上下瞒着宝玉,真娶的妻为:薛宝钗。林妹妹眼泪流干,所有恩情已报。故贾宝玉的那颗心,到底还是没了。伤心欲绝时,作一梦入阴曹。

“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

“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故人是谁?”

“姑苏林黛玉。”

“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已经到警幻仙子那儿报道去了。”

综观红楼全书,贾宝玉只这样叫过林妹妹一次。五字透着冰凉,让人触目惊心也不为过。他终究于心底承认林妹妹已逝,那个和她人不同的林妹妹,真的香消玉殒了。

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便是了书中最后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太悲太苦,得掺点蜜。最喜欢的,还属海棠诗社、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和芦雪广食鹿的情景。众人群欢,无忧无愁。

犹记黛玉身披一红袄,回眸于这大雪茫茫中,便是那从未落过泪的绛珠草仙子。

万千悲喜,终归一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64.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