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力量

沉默是一种暗中积蓄的力量;沉默是一种不予争辩的睿智;沉默更是爆发时那一刻一鸣惊人的惊艳。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曾国藩幼年秉烛夜背书,逢梁上君子到访。一篇文,年少的曾国藩却怎么也无法成诵。灯花剪了又剪,夜渐深,静的可闻夜漏之声,除此便是幼年曾国藩背书之声。
那位梁上君子等了一更又一更,实在忍不住。便下来,气冲冲地对曾国藩背出了那篇文,随后,两手空空而归。
曾国藩愣了一会,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沉默着。
私塾的教书先生看着天资不够、勤奋有余的曾国藩也怒斥:“你要是能考中进士,我给你背伞。”
曾国藩依然沉默着。只是更加努力读书。最终成一代名臣。面对嘲笑、质疑,有时无需多言,沉默中积蓄力量,待到厚积薄发那刻,才是最有力的反击!
沉默,不是一味的妥协、退让,而是,该发声时,言之有理、有用。
禽子曾请教墨子:“侃侃而谈有用吗?”墨子举例说:“青蛙每天在叫,叫的口干舌燥,直叫人心烦。而雄鸡平时低调沉默,只黎明啼叫,便可震动天下。”沉默中的爆发,就如“一叫千门万户开”的雄鸡。

 

明代心学创始人王阳明五岁了,不曾开口说话。家人急又无从寻原因。某天,王阳明的爷爷在读《大学》一书,王阳明突然开口说话,而沉默五年第一句竟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王阳明的爷爷一时间又惊又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用在王阳明故事上不为过。
沉默也可以是不敢言而敢怒的一触即发。受压迫久了就揭竿而起、向着心中的光明洒下一腔热血。
回望近代史,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是沉默中爆发的悲壮与不屈的反抗。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中沉默着求生存,要么在一次次反围剿失败中活下去,要么就走向灭亡。
长征中,指挥员平均年龄25岁、战斗员年龄不足20岁、牺牲最小战士11岁。出发时约四十万人,抵达终点约五万人。
面对敌军的飞机、坦克。红军没有惧怕,不是不怕,而是,沉默中的愤怒反抗与爆发。
沉默是一种力量,很多时候无声胜有声;沉默是一种积蓄,时间久了厚积薄发;沉默是一种铿锵有力的回击,用行动震惊世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6230.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