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挤进史册的“侠二代”——《儒林外史》里的萧云仙

话说萧云仙奉着将令,监督筑城,足足住了三四年,那城方才筑的成功。周围十里,六座城门,城里又盖了五个衙署。
——《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什么城筑了这么久?读过几遍《儒林外史》,我就疑心,这是作者缺乏战争和建筑常识,只是想说明萧云仙重筑“青枫城”的不易和认真,才写成“三四年”。那么我就有战争和建筑常识吗?细想想,所有的细活、主要建筑都干完,也差不多三四年了。公元3世纪初曹操派人筑邺城,16世纪末丰臣秀吉筑造大阪城,也都耗费了不少时间,像《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一夜冻土城”——曹操为了对战马超——毕竟是少数。这样,渐渐明白了,写成“三四年”是想把萧云仙的理想还有付诸实践的过程写得豪迈一点,至少要有千秋伟业的样子。
萧云仙不是将门虎子,他是一个侠客的儿子,因为政府对苗族用兵,所以带着随从“木耐”投军。立下战功,其顶头上司平步青云。
他得到的奖励有:一腔羊、一坛酒,还有口头表扬若干。
兵灾之后,城垣倒塌,仓库毁坏,便细细做了一套文书,禀明少保。那少保便将修城一事,批了下来。
最后青枫城建好了。萧云仙召集百姓开群众大会,向朝廷效忠。那欢乐的场景,好像宋朝的欧阳修在百姓中间享受“宴酣之乐”呢。
千秋伟业。可惜是虚构的,关于萧云仙的细节都是虚构的,唯有轮廓相当真实。
苗族对抗中央确有其事,甚至成为科举考试题目的热点。小说第四十二回,两位蠢公子在考场外押题,有人说“表题(考试考社会热点)要在贵州”。为啥?中央镇压苗族的战斗主要在贵州和湖南。
更真实的是,具体战功的人,具体继续干活做实事的人后来因“工部核算”,亏空太多,自掏腰包补齐。这个萧云仙在小说里明确表达出自己青史留名的愿望,被一个叫武书的文人否定了。武书的理由很明确:
老先生这一番汗马的功劳,限于资格,料是不能载入史册的了。
进不了正史的很多啊,像那个改进印刷术的毕昇。武书列了个专家名单:
虞博士(虞育德)
迟衡山
庄绍光
杜少卿
建议萧云仙去拜访他们,请这些专家帮忙书写自己的奋斗史。
萧云仙,一个侠客的孩子,忠、孝两全,定国安邦,造福一方,结果还是无功、无奖、无妻、无儿,没钱、没房。萧云仙从军、战斗和兴礼乐、重文教的一些细节,读来没多大意思。可是那真实的“萧云仙们”的人生轨迹让人读着不免内心发凉。
其实,不必发凉。什么凉了,心都不能凉。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历史中的,你做事是不是也一定要领导表扬?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5445.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