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农村的大雪

眼看要进三月了,北京3月15日就要停止供暖,这个冬天就要过去了。可是至今这个冬天还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雪,对于冬天来说意犹未及。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1张
好像我懂事是从下乡插队开始的。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的冬天特别冷,北风总是呼呼地呼啸,地冻得裂缝,麦田中、乡路上,都被冻出深深的、长长的、宽宽的缝。村子里的背阴处,田地里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村外的路上笔直的车辙被冰雪填平,边上的小路一溜弯弯曲曲的脚印,是车把式留下的。那时人们穿的棉鞋都是自家做的布底鞋,在外边走的时间长了,鞋底鞋帮就会湿透,年轻人的汗脚越冷越出汗,鞋窠儿里冰凉冰凉的。到了家,抻出鞋垫放到炉台去烤,嘿,酸爽酸爽的!
北风总是在刮,遇到暖风,便形成厚厚的云,飘起雪花,时而小,时而大。大雪时,棉絮似的雪花漫天飞舞,在北风助力下,雪花堆积起来,填满了沟壑,遇到阻碍就堆成了坟头。
社员们把房顶上的雪扫下来,推到猪圈里,其余的地方原封不动,任其自己融化,再扫出条雪路,通向村街,通向村外。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2张
生产队里的麦田里也都是雪,人们都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盖麦苗如盖被,麦苗在雪下,雪挡住了寒风,雪融化后,又浇灌了春苗。那年代人们也盼雪,雪大了田地水分大,可以多收麦子,多吃白面,这就是所谓的”瑞雪兆丰年”。
图片
场院里,麦秸垛上也下了厚厚的雪,如同一个个大白馒头。倘若积雪较厚,平展展的场院就成了滑雪场,全村的孩子们呼朋引伴地来滑雪。有的在脚上绑上竹片,双脚交替蹬着滑行;有的在木板下固定了竹片或铁条做成雪车,用木棍撑着滑着玩儿……,老子哄着儿子玩儿,哥哥带着妹妹玩儿,不亦乐乎?玩着玩着头上冒出了热气,小脸赤红,男孩子解开空心棉袄,露出圆鼓鼓的肚皮。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3张
如果是夜间下雪,没有风,早晨,树枝上挂满雪,天地连成一片,雪压得树枝下垂,犹如雾凇,远远望去也是靓丽美景。大雪后,田地中找不到路,看不清沟,只能手拿木棍探路,本乡本土的人也有看不出路踩到深沟里去的。有急事需要外出的人,只能根据路边的树,沟坎的树来判定走向,或者沿前边人的脚印,才能大胆地走。

下雪不寒,化雪寒。那时农家屋里也很冷,冬天吃两餐,烧两回炕。冬天老太太们都围着被坐在炕头偎冬,老头们则凑到背风向阳的墙根底下晒太阳。最苦的是上学的孩子们,值日那天,天不亮就到学校去升炉子,好不容易点着了,添上煤球就冒大烟,没有烟囱,只好开着门放烟,该上课了,教室里也不暖和。教室的门窗到处透风,孩子们的小手年年都要生冻疮,看着真心疼。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4张
家家外屋都有一个水缸,早晨,水面的冰,冻得隆起来,妈妈们做饭时要用擀面仗敲碎冰面才能取水。
天冷屋也冷,晚上早早地铺好被窝,在热炕上焐着,睡觉时尚不太冷,早上穿衣服时,摸哪都是凉的,穿上袖子,登上裤腿,浑身直打寒颤,早上穿鞋袜脚也是凉的,有时鞋窠儿里又凉又湿,就跑出去,撕把花秸塞鞋窠儿里。屋里也很冷,干粮筐子吊在房梁上,干粮都是冻的。孩子们放学回到家,饿了,拿块干粮吃,啃掉的是冰渣,不敢直接嚼。

当年的冰雪天,虽然天冷受冻,但人们的抗寒能力强,人们并不怕冷,该干啥干啥。大雪能有冬天的感觉,大雪能带来乡村的美景。
农民是按节气安排生活的,倘若到了下雪的季节而没有雪,该冷的季节没冷到程度,乡亲们就会纠结,担心来年风不调雨不顺,甚至于闹虫灾,唯恐收成不好。
我们年纪大了,有过下乡的经历,遇到今冬少雪的年头,心里也有些纠结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5402.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