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种变了,我们也不是个东西了

入冬后,我习惯早晨起来去自家菜园采把青菜,放少许的油炒一碟。有时从地里拔几根胡萝卜,与土豆、红薯和南瓜,合蒸一碟,调一碗葛根糊,早餐就这么糊弄了。山间日月长,往来没几人,采买、流通受限,想怎么讲究也讲究不起来,好在自种自吃,虽然简单,总好过到单位食堂吃早餐,碰上领导心情不好,一个耳光打过来,多么难堪呀。

我随手写下一则这样的微信,也算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防止呆山里时久不语,见到陌生人时有痴呆状。没想到,远在厦门的老同学张晓华留言:清早到自家菜园逛逛,跟去菜市场那是大不同的。

经他这么一说,细细想来,倒真是有些不同呢。

本文374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山里石头在开会

种菜看上去是谁都会的活,其实,真的动起手来并非易事。而要种出本味原生态的菜来,更是件难事。我也就是少年时代在乡下目睹乡亲们在各家分得的一小块菜地上点播些应时菜,印象中最深的就是辣椒差不多是开春后最早上市的菜了。吃了一个冬春的咸菜,饭碗头上有了辣椒,那日子就开始美起来了。
我与爱人几年前离别都市到江南茶溪小镇栖居,小屋门口是个小山坡,每场雨过,小山坡上就又裸露出来一批石头,石头缝隙里仅存的泥土也一次次随雨而去了。那年初夏,我的同学范自才、张明霞夫妇进山看望我们,他们搞不清我爱人在城里那么大摊子企业,怎么说没就没了。他们来住了两晚,带来一些绿豆籽和菜籽,试着帮我辟山坡为菜地。我们用铁锹挖地,每一锹下去剁下去,都会剁到石头上,用劲越大反震得越凶,双手的虎口都震裂了,震得脑子发晕。老范算得上是个庄稼把式,也望此山坡兴叹说:“山里石头全跑这开会”。他们临回江北时,趁着雨天帮我将绿豆撒在山坡上,称这种东西命贱得狠,有一点点土壤生根就行,不要施肥,还能给土壤攒些肥力。

入秋后,我从秋浦河石台河段托老友汪皖平找人从河滩上捡来几车石头,找了九华山有名的石匠周桃泉等人来,将屋前的小山坡拦腰截断,从中间垒砌一条石坝,分上下两个小平台,既拦住了泥土,又美观漂亮了不少。我们在石坝埂下方挖了一口小池塘,种上荷花,期待荷香十里,香远溢清。环小池塘四周栽西红柿、辣椒等,浇水方便,看着它们的果实由青变红,继而映红了池水。坝埂上面栽了油菜苗,没想到开春后,油菜花开满坡金黄,成了来茶溪小镇的人们拍照的好地方。那年油菜籽让一位山里媳妇割了,她帮我们锄地起垅,雨天送来山芋苗让我们栽下去。这山芋苗活棵后,藤条扯起来很快,坝埂上的平台很快就绿叶成片。起山芋的时候,我的两个老友孙叶青与程国华专程来山里,扒开泥土收获芋头。漂洋过海见过大世面、情路也相当坎坷的老程说,“年轻时看人家小媳妇漂亮,上岁数了还是看自己儿子快欢”。同是“老丈人协会”成员的孙叶青问:“你啥时有儿子?在哪?”老程笑说,“老男人除了瞎讲就是不讲,我是拿儿子来形容老何看自己种的这山芋”。

或许,游历过四季,见过花开月落,人反而容易满足了,快乐与幸福也简单了许多。山野间几垅自己栽种的山芋,就能当龙蛋宝贝待了。

土肥水种

闲在山里,慢慢认识了附近几位老农,他们或许喝过我不少的酒,有时路过我门口送来几把时兴的菜,总忘不了说一句:“这菜是我家种自己吃的”。闲时,我也去过他们家走走,他们在自家菜地跟我讲解菜的细微差别之处。家里自吃的菜,底肥是农家肥,不施化肥与催长剂,也不打杀虫药,菜叶间有些虫眼不打紧。还有重要的两点区别,从来不搞大棚菜,四季里应时而兴菜,夏吃冬菜,冬吃夏菜,都不好。就像人冬天要冻冻,夏天要出汗,这样才健康。四季如春,四时无别,乍不见温室里培育出参天大树来?另一点就是菜种用自家传承下来的土种子,不是从农技站买来的五花八门新品种。

 

山里老农的话倒让我想起在省城大学当过人事处长的老乡钟锦胜。他原在家乡当公社书记,考到省城读大学后就没回去了。不识字的媳妇跟着进城一直没工作,拉扯三个孩子之际,在校园内外开荒种地,栽菜、点豆、栽山芋花生土豆,家里吃不掉,她就分送左邻右舍和不认识的人。老钟为此事跟我抱怨过很多次,大约他原本心有不甘,偏这乡下婆子种菜送人,有点丢人现眼。他临近退休前,老伴送孙子上学路上被车撞死了。我闻讯去他家悼念,前来他家的人挤不动。老钟很惊讶,好些人他不认识,都是老伴的熟人,长年吃她种的瓜瓜果果豆豆。又隔了几年,我再见到退休的老钟,他忆起老伴时竟哭得像孩子似的,自言吃惯了老伴自种的菜,老伴在时还不觉得有多好,现在从菜市场买的菜总吃不出来那种味道。瞅着老钟的神情,让我想起《尘缘》这首歌里唱的:繁华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回头无晴亦无雨。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1张
老钟画的还有些味道

老钟后来捡起绘画的爱好,常画些瓜瓜果果豆豆的,画的挺好,可赏可挂。城里早非他老伴活着时候的模样,那时还有“荒地”可耕,有拐角能种菜。他现在即使想种菜点豆已无立锥之土了,只能缱兴纸墨上了,凑合着吃大棚里催生出来的菜吧。时间会改变人许多,包括吃久了大棚里的菜肴,我们的味蕾就淡忘了菜的本色滋味,习惯了舌尖上的味道。
我在山里开始种菜,首先是土质。这里当地人说是“山根”,一铁镐下去,多是还未风化的石头,仅有少量风化的砂砾。铁镐每刨出一小片时,我就用板车捡走石头,留下细碎砂砾。当地老农说,“石头见到何老师都吓跑了”。前前后后我捡走的石头加起来不上一百吨,也在九十吨之上。种菜初始阶段,城里的旧友偶尔来访,看我一身泥巴、两手老茧,总要生出些感慨来。或是不忍心看当年在都市职场上意气风发的我们夫妇,现在沦为山野之人。其实,我曾在繁华都市追寻莫须有的东西,一跤跌落生命谷底,阎罗王午睡没醒未签收下我。我支撑着爬回人间,稍微恢复点力气后,便跑步锻炼。后来很长时间日日早晨沿环城公园跑一圈十多公里,晚上去健身馆练功。平常的一个晚上拿起、放下的那些铁疙瘩,粗算起来也有十几吨重。因而,在这山野捡拾百把吨石头并非难事,菜还没种上,起码身体比在城里好了不少。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菜也莫过如是。有人劝我用鸡粪沤肥,我闻不得饲料催熟的鸡拉下的粑粑味道,也担心那些激素再转移到菜身上,最终还要由我来消化。小时候听父辈乡亲们说种庄稼四字诀:土、肥、水、种。哪一样短缺或是不得劲,长出来的庄稼都不是正宗的味道。回想儿时农田一年至少要深翻两三次,特别是入冬后将稻田犁过来,冻冻、晒晒,开春水暖,土壤稣化。“烂泥扶不上墙”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个人是差评,可是用来种庄稼绝对是上等土壤。我仿此耕作方法,入冬后将土深翻过来冻晒,从老家搞来红花草种撒过一季。我们夫妻上山捡拾些落叶,主要挑树上结的果实能吃的那类落叶,放泥水里沤着。平时的水果皮与摘下的蔬菜黄叶等物也放进去沤。还到一家专榨当地土种油菜籽的榨油坊,买了许多菜籽饼沤熟,将这些发酵过的熟肥掺拌进泥土里。

土、肥掺和好,山里水是石头缝隙渗出的山泉水,好过矿泉水。最后是“种籽”,我选择到附近农户家寻找他们留的当地各类菜种,还从老家母亲手里搞来一些江北的菜种。菜种都是一年留一次的,隔年的种子很难留得住。而农民已养成了依赖“农技站”的习惯,那里五花八门的进口种子多到海里去了。收集土种籽的过程滋生出诸多担忧,很是焦心,甚至萌生出在山林间觅片大点的沃土,专门种传统的土种子菜,给中国留种。

种子啊,种子

十多年前,我曾自驾去西藏珠穆朗玛峰,途经青海湖边一段路程时,见到沿路有许多醒目的标识:“附近有种马场,请勿鸣嘀”。当地人介绍说,这里有中国西北最大的种马场,眼下正值种马发情配种期,严禁按喇叭。刹那间,不由得肃然起敬,还浮生出许多联想。我刚做记者时,城市街头“专制不孕不育症”的牛皮癣只偷偷摸摸贴在电线杆上,偶有求医者也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钻进小巷里。而今,城里差不多最醒目的地段,各类“专制不孕不育症”的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不孕不育的人越来越多了。有关部门曾公布过现在实际不孕不育的比例,尽管这比例一再缩过水,但已非常吓人了。我曾就此询问过专家,他们说的诸多原因有一个共同症结:吃的东西出现问题了。

清楚地记得,我曾在江南深山里的乡间中巴车上,目睹一个没钱买车票的农妇要被赶下车,便替她买了车票。她是出来寻找离家出走儿子的,我看了她儿子留下的一封信,小伙子立志出乡关、学不成手艺誓不还乡。我大为感动,便随这农妇去了她家。家徒四壁,却有大大小小八个孩子。她男人说,“家穷买不起电视机,晚上没事干,于是……”我查阅他们一家人吃的东西,全部是自种的,还有孩子们从山林树上采摘下来的各类果子。饭菜极为简单原始,却是地地道道的山里自产特供。后来我还真帮她找到了远赴山东学养殖手艺的儿子,收到了她家寄来的山货。

采集地道的菜籽种过程,越来越深的陷入一种杞人忧天泥潭,真真切切的焦虑:国人端的碗里装着外国人的粮食,而种子基本上控制在人家手里,怎么说都是件极危险的事情。青海湖边的西北种马场,皖南大山间贫困夫妻。就种子而论,无疑透出一线希望。
我在山野间生活日久,如今,早上起来习惯去看看拐拐角角的菜。它们不鲜艳,更谈不上夺目,就那么本本分分慢慢成长。其实,栽种它们之前备好底肥,撒下种子后,起初浇些生命之水。菜秧子冒出头来,移栽进拐拐角角露土的地方,浇足定根水,薄肥勤施,它们根正新叶出来后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了。几场雨雪后,这些不起眼的菜悄然长大,朴素的样子跟还未进城打工的邻家女孩一样可爱。无论是自然植物,还是人,大约生命的原生态样子都有几分令人感动的地方。邻家乡妹,萝卜青菜,不蔓不枝,最本色的样子,真好!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2张

很多年前在城里山珍海味胡吃海喝时,问过一位徽菜顶级烹饪大师,“鱼翅到底好在哪里?”他笑说,“鱼翅与青菜分不出高低,人体需要的都是好的,自然本色才是最好的。”现在想来,我们谁不是吃妈妈在自家锅台上做的粥饭小菜长大的?只是我们离别家乡,走上各种场面后潜移黙化变了,排场与面子,捧场和虚荣,让鱼翅跃升为贵族,青菜豆腐上不了桌面。不是粥饭小菜东西变了,而是我们慢慢变成了不是个东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5030.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