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之“二杆子”

华池之“二杆子”

在百度百科上搜索“二杆子”,得到“北方方言,通常指为人不靠谱,通用于怂,跟‘二’有同等意思”的解释,个人觉得有失偏颇,此非“二杆子”,是“半杆子”、“半吊子”,下面的释义更直言“爱打架、惹是生非的人”,这分明是“二锤子”。

庆阳有一首流传很广戏谑八县(区)人风的打油诗,末尾一句便是:“华池环县二杆子。”意思是庆北两地民风尚朴,人性拙讷,脾气冲动火爆,耿直干脆,是一种不拘小节的大气度、大格局,讲究的是“义”,凸显的是“豪”,妥妥的褒义词。

时代发展到今天,“二杆子”的内涵也不是一成不变。办公室深夜亮着灯,我们感叹:“忙成了二杆子。”贫困户的药材丰收,湖羊养成,政策兑现没放“空炮”,乡镇干部长舒口气:“二杆子,终于把你‘拉’上来,没落下。”数九寒天大正月,疫情监测点上镇村干部在值班间隙吃冷食,老百姓提来开水和咸菜,嚷叫着:“还不嫌胃疼,真是些二杆子。”还有一些人,别人都说不行,他偏向“虎山”行,是大众眼中的“犟怂”(土语,形容一意孤行,认死理之人),但他通过研究原理,领悟道理,最后获得常人达不到的真理。凡此种种,“二杆子”已外化成一种符号,代表特定的形象,同时又有新内涵,将几乎定格的蛮劲、狠劲内化成一股子闯劲、干劲,增强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念,闪耀着人文光芒,让以“犟”著称的华池人焕发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凡而不凡的华池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未来会更加美好!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1张

华池之“叠音字”

华池人耿直爽朗,却也温婉可亲,此间缘由须从一辈子挂在嘴上的叠音字谈起。

华池俗语喜欢在句末套上两个相同的字,不是特定诸如“啊、哇、呀、呢”之类的语气助词,亦非西北人常常缀于话尾的“哩”,而是具有实际表意的指示代词,大到无色无味无形的“气气”(土语,空气的意思),小到酸枣树上扎人的“刺刺”,其它能飞的“膀膀”,粉状的“末末”,一根一枝的“股股”(土语,指的是小树杈),碎了一地的“渣渣”,都能指代,可以说是华池话里的“万金油”。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2张
大多数华池人的老家不在这个掌掌就在那个湾湾,出门不是沟沟就是畔畔,吃的不是豆豆就是面面,长了多大,走了多远,大(土语,父亲的意思)妈还要心疼地叫个蛋蛋。立冬的县城,虽暖亦冷,风吹冒土土(土语,扬起沙尘的意思),到处黄叶叶,爷爷戴个毡帽帽,穿个棉袄袄,踏双毛窝窝,拎个木凳凳,这要是干啥?邮局坡坡看老汉们支摊摊挖花花(本地一种棋牌游戏)?一中巷巷和家长们谝闲传接娃娃(特指上学的儿童)?但见他过党校桥,绕华吴路,转南亚商场,再过南梁路,在新华书店门前的阳洼卡卡(土语,意为太阳直射的向阳处)晒一会暖暖,踩上时间点点,接上放学的蛋蛋,原来他的孙子在幼儿园巷巷上幼儿园。

整段叠音字,看似不起眼,写成字很有趣,就像大老碗的糙荞面里调入红润的猪油辣子一样,硬腔的语句立马细软起来,没有“你侬我侬,忒煞情多”般矫揉造作,更多的是“我就这个味”的深情直白,如同中式希腊风味酸奶,充满独特风味,不管你在不在意,淡漠或是留恋,一方刚冷又嫩热的水土,一句余音绕梁的叠音,总能勾起无限乡愁,泛起丝丝缕缕的不舍和念想。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3张
繁 雪

小时候上着土墙敞院白杨树,教室不够厦房凑,年级合并学算数的村学,小小的课堂,蕴含着大大的梦想,盼望何时能实现人们说和课本写的农业机械化,向往有一天张开翅膀翻山跨河飞向远方!有梦想就有力量,生于80年代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1994年家中粮食大丰收,得小麦15担,部分卖出购进电视后仍然盈余不少,复买大炭过冬。当年秋后,母亲在院内辟地深松,搭建蔬菜棚,移栽早先于暖窑培育的菜苗,冬雪皑皑,万物裹蜡,当庄户其他人家使劲往窑炕添柴禾取暖,吃饭顿顿离不开咸菜时,我们围坐暖暖的火炉旁,看着图像忽隐忽现只能接收三个频道的电视,吃着鲜嫩爽口的炒西葫芦和小白菜,即使房外凛冽寒风扑打着门帘,呼呼作响,屋脊上不时跌落过载的积雪,腾腾发声。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4张

那时的事恍隔昨日,今年有幸到异地挂职,立冬多时,阔叶半黄,针叶浓绿,毫无下雪之兆。上周某日一觉起来,朋友圈满屏家里的雪景,再几天后,这边应景地下起了雨夹雪,被打湿的景物如同涂抹了松脂,凝重泛油,一袭冷风灌进喉咙,抬头间,天地苍茫,人生过场,小时候贪念的结丝成缕的繁华,已撇去浮沫,熬成了浓汤,但同样雪的天气,心境如彼时围炉烤火般安然踏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4719.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