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佩德罗·巴拉莫:标点符号都熠熠生辉的天才小说

小编碎碎念佩德罗·巴拉莫的图片 第1张

前注:

成为侦探、诗人与某类艺术电影的编剧,也许能更好地进入《佩德罗·巴拉莫》。

我大概会分几章,写下我的阅读笔记。个人阅读史、语言、修辞、叙述、视角、情节、人物等等。皆是一家之言,仅供诸君参考。

我读《佩德罗·巴拉莫》的历史

2015年,我在阿丁老师的公众号上问他,如果有一天您流落荒岛,身上只能带三本书,您会选择哪三本?

他说,《佩德罗·巴拉莫》《圣经》和一本自己的书。

那时,我知道了《佩德罗·巴拉莫》,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发表于1955年的中篇小说。屠孟超译本九万字。正常情况,4-5小时即可读完。但这是我在读第六遍时的阅读速度。

2016年,我读第一遍时,除了感觉小说语言似诗一般,对整个故事和人物的感知混沌一片。遂决意来日重读。

2017年元旦前后,连读第二和第三遍,每遇一个人称代词“我、他、她、你”,我都会停顿下来思考——这指的是谁?是谁在陈述?对话的对象是谁?突然冒出来的名字其身份与经历是什么?

像一名侦探,去追寻语言里的谜,运行想象如逻辑推演,从而得到关于这部小说庞大且迷人的真相。于是,我终于可以宣称,我读懂故事与人物了。

2018年至2019年,连读四遍,纯粹的享受,纯粹的满足。每一个句子如此准确地安置在自己该在的位置,没有一丝的偏移与误差。这种看似不经斧凿的天工之作,好几次让我恍惚,以为是鲁尔福连续重写一百遍后,反复钻营每一个词语才最终定下的完美版本。

我甚至幻想过,如果同样的“故事大纲”和“人物设定”交给我,我会写成什么样子。大概是40-50万字的平庸、冗长、偶尔有震撼的情节掺杂其中的残次品。甚至,交给马尔克斯,他至少要写下30万字,才能表达出鲁尔福9万字就足矣囊括的所有故事与诗意。

博尔赫斯说巴别尔的短篇小说《盐》是一首诗;我想说,《佩德罗·巴拉莫》更是一首九万字的长诗。我曾就小说中的一段话加以“分行”,并不比苦心营就的任何现代诗逊色。

《佩德罗·巴拉莫》有关于写作的一切技巧与手法。这是一本(在我眼里)最为广阔与神奇的写作“圣经”。你想学习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寻得答案。

某段时间,我都无法阅读别的作品,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这样的巨人之作。因为他们的语言实在是有些类似“高兴地说”这样的废话,或是“喜怒形于色”的自我表达的牢骚。一切在语言、人物、情节、故事上不尽完美的作品,都很难与《佩得罗·巴拉莫》并列。唯有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经受得住。(此处专指20世纪后的现代小说。)

了解过马尔克斯和《佩》和故事,也许你可以“妄言”:没有《佩》,《百年孤独》不会诞生,至少不会那么快。胡安·鲁尔福带给马尔克斯的,比之福楼拜带给莫泊桑的可能还要多。这里面有一个明显的师承关系。

小编碎碎念佩德罗·巴拉莫的图片 第2张
(我手里的《佩德罗·巴拉莫》的扉页)

2021年1月2日,我第八遍重读《佩》。也许我可以来聊聊这本书了。

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从概率意义上相对而言的叙事主体,小说中的“我”, 胡安·普雷西亚多,在第九页已经说出,“叫我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村庄,寻找一个早已不在世的人。”P9.(P指页数,下同。)

“我”母亲临死前,要我去找父亲佩德罗·巴拉莫。于是我来到科马拉,先后见到几个人,通过对话、声音、叙述、梦境及遍布整个村庄的鬼魂,不断拼凑出一个“父亲”的形象:奸诈、残忍、不择手段、作威作福,却对苏萨娜的痴情终生不渝的科马拉的统治者。

“我”的存在,只是一条引线,带领读者于过往与现在、生与死之间来回游弋,寻得一块块停留在记忆、独白、真实、梦境、亡灵、历史与现实之上的拼图——意图交由读者自己来完成对整个故事的挖掘。

本想写一个粗浅的故事梗概,但实在没必要。读过之后,你自然会知道这是一个多么迷人的故事。再不济,可以参考书后译者屠孟超的记,或是去百度它。但最好是携带你的想象,去绘制出科马拉,为佩德罗上色,填充声腔与衣饰,看他如何之狡诈,又念他如何之深情。

《佩德罗·巴拉莫》的语言

既然是分析其语言,我就不再大块大块提炼什么了。单独摘取句子和段来进行一些个人的分析。

1 开头(起笔)

“我来科马拉是因为有人对我说,我父亲住在这儿,他好像名叫佩德罗·巴拉莫。”P1.

科马拉,地名;佩德罗好像是我父亲——“好像”?何以有父子不识,要用“好像”?充满悬念感的同时,也定下了某种叙事基调,带有梦境般的犹疑与扑朔。

想想《局外人》的那个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没有一个生僻字,微言,且大“义”。

《百年孤独》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不是马尔克斯的首创。请看《佩德罗·巴拉莫》某段场景的开头:

“雷德里亚神父很多年后将会回忆起那个夜晚的情景。”P96.

马尔克斯是一个好学生。

2 颜色

“一过洛斯科里莫脱斯港,眼前便呈现一派美景,碧绿的平原上铺着一块块金黄色的成熟了的玉米地。从那儿就可以看见科马拉,到了夜里,月光下土地呈银白色。”P2-P3.

碧绿的平原、金黄的玉米地、银白的土地,三个大块的颜色,干净,有力,绝不拖泥带水。闭上眼睛,景色如生。

这种“三色”描写,不禁让我想起鲁迅的《故乡》。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还需要什么来写一地之景吗?三个大块的颜色,实在是有一种简洁生动的美。

“……碧绿的平原。微风吹动麦秆,掀起层层麦浪。黄昏,细雨蒙蒙,泥土的颜色,紫花苜蓿和面包的香味,还有那散发着蜂蜜芳香的村庄……”P23.

这段话是横插在爱杜薇海斯太太与“我”的对话中的一段叙事。我的理解这段话是“我”的母亲对科马拉的回忆。因为是回忆,所以断断续续,是一些色块的堆积。平原、麦秆、黄昏、泥土、苜蓿、蜜蜂,这些都是带颜色的图景。一幅田园画,至此而出。

3 声音

是的,我的耳际确实还在鸣响着各种喧闹声。在这风平浪静的地方,这种声音听得更清楚了。这种沉重的声音此时仍停留在我的心间。我回忆起母亲对我说过的话:“到了那里,我的话你将会听得更清楚,我将离你更近。如果死亡有时也会发出声音的话,那么,你将会发现我的回忆发出的声音比我死亡发出的声音更为亲近。”我的母亲……她的声音还活着。P9.

乐谱上有一个符号叫“渐强”,状似小于号<。诸君看鲁尔福的这段话,我单独分析每一个句子里的声音:

A,耳际鸣响喧闹声。这是我发生在耳边的声音。基调。
B,在这地方,听得更清楚了。发生在我耳边,但更清楚,这是渐强!
C,沉重的声音停留在我心间。从耳边到心间,再次渐强!
D,母亲说,在那里我的话你会听得更清楚。从地方到具体的人物对象“妈妈”,发出的声音更清楚,这是依然渐强!
E,死亡发出声音。从人物到人物的死亡,声音渐强;
F,回忆的声音比死亡发出的声音更为亲近,又往前推了一步,还是渐强。
G,母亲的声音还活着。前面说死亡的声音,回忆的声音,直到最后,母亲虽然死了但声音还活着,声音的强度推到极致,都“死而复生”了,还不算极致。声音达到最强。

看似简单的一段话,这里面的声音的层次,层层滚动,直到达到鲁尔福最后的目的:母亲的声音还活着。但没有前面的渐强,最后的这句话就很难成立。

再看鲁尔福的一段声音:

“要计算出刚才那一声呼号所引起的寂静是多么的深邃,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仿佛地球上的空气都给抽光了一样,没有一点声音,连喘气和心脏跳动的声音都听不到,似乎连意识本身的声音也不存在了。”P43.

这段话的声音是音乐上的渐弱:

A,呼号引起寂静;
B,仿佛地球空气抽空,真空环境,彷如月球,这是寂静的更深,这是抽干了声音,但不代表声音不在了。发声的物体还在,只是取消了传播声音的介质。
C,喘气和心脏跳动的声音都听不到。到这一层,似乎是连发声源都取消了。
D,意识本身的声音也不存在了。连精神层面的、幽灵层面的、更高维度层面的声音都不存在了。这是寂静到死点,静到不能再静。

你看,摘出两段写声音的,一个渐强,强到“死而复生”;一个渐弱,弱到“在任何层面上”都抹除了声音,彻底的死寂。

3 句子赏析

“他像个囚犯一样老是翻身,真像个坏人。”P68.

句子分析:“我”初到科马拉,内心感到不安,睡在屋里。屋内,还有一对乱伦的绝望的兄妹。囚犯,实在普通,但实在普通的词作喻体,却有一种实在的精确。

“您没有看到我的罪孽吗?您没有看到我浑身上下那些疥癣一样的棕黑色斑点吗?这还只是外表的问题,我的内心早已是一团泥浆了。”P71.

句子分析:乱伦兄妹,曾请求神父赐福许婚。神父拒绝。她背负着罪。这是女方对“我”的讲述。罪孽如疥癣,仿佛罪是生在身上的一种病。多么贴合人物。

“他走到河边,注视着正从天空中落下来的星星在积水中的倒影,以此为乐。”P96.

句子分析:天空落下星星,星星落在水中,水中形成倒影,在这三层空间感中还横插了一个河边,仿佛对称的中轴线。

“事情是从佩德罗·巴拉莫由地位卑微的人跃升为有地位的人开始的!”他想,“他像一棵毒草一样往上长。”P96.

句子分析:毒草,野草烧不尽,但又有毒,生长起来,会侵略其他草木的生长空间。平平的“毒草”,准确,力量,绝了。

“当她感到自己的肉体被弄皱时,她觉得自己消失在虚无缥缈中。她那肉体像地垄一般被一枚钉子划开,这枚钉子先是炽热的,既而是温暖的,后来又是甜丝丝的。它重重地刺着她那柔软的肉体,越钉越深,越来越深,一直钉得她呻吟起来。”P140.

句子分析:这是苏萨娜的陈述。句子的背景是苏萨娜的父亲奸污自己。她如田垄,父亲如钉子,划开自己。

“当他看见萤火虫一闪一闪地飞来时,他发现所有的人均已离去,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像一段坚硬的但内部已经开始破裂的树干一样站在那里。”P153.

句子分析:佩德罗在爱人苏萨娜死后,对科马拉施加报复:置之不理,任其荒废乃至死亡。佩德罗如坚硬但内部破裂的树干,这是真正的比喻。

“说完,她又一头钻到坟墓一样的被单下面。”P156.

句子分析:这是苏萨娜临死前。

“接着,她感到她的头被钉在肚子上了。”P162.

句子分析:接着,苏萨娜死去了。不要忘记她对父亲的比喻如钉子。

2021-01-02

……未完待续(五六个小时才写了这么点,累呀。但很开心。)

预告:4 呼应 5 象征 6 视角 7 转场 8 时空 9 情节 10 思想 11 感情线 等等。

择日继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4676.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