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华家寨

从洋县县城向东南望去,有一座高高的山寨,那就是我家乡的华家寨。

去年秋天我和几位老朋友驱车去游我们一直魂牵梦绕的华家寨。从县城出发,汽车跨过长虹卧波般的汉江大桥,跃上平坦的西洋公路东行。车子掠过两边富饶美丽的田畴和村庄,一眨眼就到了汉中盆地300里平原的东缘尽头,抬眼望去,前面全是重重叠叠的山岭。跨过宛如赵州桥缩小版的石拱桥——沙河桥。车子在山环水绕的公路上蜿蜒前行,给人“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栏”和“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视觉体验。大约过了30分钟就到了我老家华沟村华家寨的脚下。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1张

下了车,和村邻寒暄小憩后,我们就开始上山。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天空瓦蓝瓦蓝飘着丝丝白云,鸟儿在树林里草丛里飞来飞去欢叫着,我们从山寨的南边上山,沿着山路向上爬。说是路其实已看不见路了,全被龙须草给遮盖了。这些龙须草像姑娘的披肩发似的,茂密光亮。草丛中还有一簇簇盛开的山菊花扑鼻清香。爬上山垭,再沿着山脊继续攀爬。爬上一丈多高的“挡马墙”,又越过两丈多深、两丈多宽的大堑壕,再走约300多米就来到寨沿。这寨沿宽阔平坦,绕寨顶一周,最后再攀上三、四丈高的寨顶。

站在寨顶吸一口气,全是家乡的味道,清新、甜美。寨顶是一个比足球场还大的平台,四周一览无余。眼前的美景,胜利的惊喜,清新的空气,飘飘欲仙的感觉一起爽到人的五脏六腑及每个细胞。心旷神怡,脑洞大开,思绪千里。“连峰去天不盈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九嶷山上白云飞”等诗情画意好像都呈现在这里,给人美不胜收的情感体验。

从寨顶放眼望去,北边那黑乎乎的秦岭山脉直插云霄,朦胧在雾霭中,高大而神秘。东南面黛青色的巴山重重叠叠,弥漫在茫茫雾气中迎面扑来,雄伟而深邃。汽笛声、机器声不绝于耳的就是山寨西边风景如画的汉江平原。汉水如带铺向视野的尽头。巴山和秦岭的余脉由高到低,分别从南北两边向汉江延展,形成了东西长南北窄的汉江平原。山、水、田园、村落、楼房构成了一幅无比壮观的风景画。而那汉江北岸楼房簇拥的地方就是古扬州–洋县县城所在地。热闹、生机勃勃。

近看,华家寨鹤立鸡群高高在上。四周群山匍匐拱卫,然而并不孤立。它的南边和其他山脉一脉相连。追根溯源她连着东南方向的曹家寨、青香庐岭一直到远方的巴山。这些山都相互联系,盘根错节而又一脉相承,就像叶脉或人体血管。如果把大巴山比作一棵大榕树,而这些山就是榕树裸露的根。这些山蜿蜒曲折,高低起伏。又活像无数条蛟龙在游动。要感谢上苍造物的匠心:山与山之间都是良田,汩汩流淌的溪流都注入汉江。这些山的植被,大都是北坡混叶林,南坡龙须草。也正是山坡上这些物产供养了我和我的同龄人的学费。我家就在华家寨脚下的华沟村。当时大人们整天都在农业社大集体中干活,年终结算,每个工日才得到一毛三到两毛钱。根本无钱供娃娃们上学。我们同龄小伙伴们暑假天天割龙须草,寒假弄柴,一直忙到开学前几天大人们才能请假,翻山越岭淌水过河变卖了这些柴草,得钱供孩子们上学。所以这华家寨及周围的学岭峁、玉皇峁、后沟梁就是我们寒暑征战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我就再熟悉不过了。华家寨及其周围的山山岭岭记录了我们一群孩子童少年生活,见证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和艰辛,提供了我们上学的学费,我们对华家寨的依恋、崇敬,感激之情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2张

当我们的视线收回到脚下寨顶这块宝地上,这里除了新长了几棵碗口粗的松树和柏树外,其它和我四五十年前看到的没有多大变化。脚下的龙须草、羊胡草、麻桑树、黄栌树、狼牙刺、搁饥粮树及柴胡、威灵仙等中药材一起和谐共生。冬去春来岁月更替,但它们一代又一代依然生存在这片土地上。天高了,云淡了,龙须草枯黄了,黄栌叶火红了,搁饥粮粉红了,山菊花开放了,这些物候告诉我们是秋天了。山菊花沉甸甸的花朵压弯了枝头,朵朵菊黄得可爱,香的醉人。搁饥粮树上,已是硕果累累。红玛瑙般的果实一撮撮一串串美得让人直流口水。摘几颗放在嘴里一咬,咯喳咯喳,酸酸甜甜的味道又勾起了我上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吃树皮吃草根的生活情景。都娃根(蕨根)苦如黄连难以下咽,麻根一咬拉着长线,唯有这搁饥粮还算好吃些。啊!搁饥粮,你是老百姓当时充饥度命的救命粮啊!

华家寨不但有美景,还有太上老君降妖龙的神话传说。不信你看,那蜿蜒起伏的山就是龙,龙须草就是妖龙的胡须,而这高高大大、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华家寨就是太上老君镇妖龙压在这里的一颗金印。
华家寨的价值不在山景,也不在神话。而在于华氏先民们在华家在寨遗留下来的防御自救工程遗迹和勇于担当不屈不挠的精神传承。

华家寨三面陡峭,唯南面连山。这是贼寇会走的唯一路径,先民们选择这座山特殊地形地势建寨是一种慧眼。在这唯一路径上设障,建成进可攻退可守,环环相扣,固若金汤防御工程可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在这唯一能上山的路径上,先民们利用地势落差构建成一道易守难攻的峭壁——“挡马墙”,在距“挡马墙”约200米的断桥垭挖成一条宽度深度约两丈的堑壕,让贼寇无法通过,再在山头处挖出一条宽阔环山头的跑马道,即寨沿,使山顶孤悬,就是寨顶。

当年的寨顶建有房子,专门用来安置老人,妇女儿童,并储存水、粮食及生活用品。宽阔的寨沿既可防御贼人放火烧山又能存放滚木擂石。还是先民们跑马习武及生活的场所。先民的上下出入峭壁有云梯,堑壕有栈桥,贼来就扯上。啊!在那冷兵器时代,这是多么完美的防御设计,又是多么艰巨而浩大的工程啊!

 

站在寨顶上,周围的山头、村落、道路、行人一览无余,尽收眼底。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战云密布,上级要求各村各单位挖防空洞,设观察哨所,华沟村就是在这寨顶搭建了草棚观察哨所。也是一个秋夜,我和村里海生还在这里值守了一宿呢。

华家寨这名称不是御封也非官赐。而是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漫长动荡岁月里,华氏一代又一代先祖们,团结带领这周围几十里诸多姓氏先民共同奋斗中,被自发叫出来的名称–华家寨。华氏先祖发源于中原大地,经过几千年的开枝散叶辗转迁徙定居在这里。带来了多元的变化,也带来了爱国爱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在华氏村民一代代口口相传中记录了华氏代代先祖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那外敌、流寇、盗贼、瘟疫轮番上演的漫长岁月里,这山寨周围的高、罗、冯、谭等族群不是被烧杀光了,就是逃走了,只剩下名不符实的空壳地名。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在惊天动地的哭嚎中,华氏先祖有血性,岂能苟且与贪生,挺身而出。依托山寨担负起了保护百姓保卫家园的重任。修文习武,培养人才,保家卫国,救民于水火。

如今太平盛世,国富民安。华家寨这防御自救的民防工程失去了现实意义,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尽管“悠悠岁月湮没了黄尘古道,远去了鼓角铮鸣”、“故人西辞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有这些前不见古人的惋惜,但华家寨仍然记录了、印证了、诉说着华氏先祖率领当地先民自强自立自保自救的历史功绩,一座有美景有故事有精气神的华家寨,仍然会与岁月同在。

太阳偏西了,在下山的路上,我想:华家寨虽然没有秦岭的高、巴山的秀,黄山的美,华山的险和泰山的尊。她只是众生中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百姓”,但他和当地老百姓一样,有普通中的传奇,平凡中的伟大。那种难时挺身而出,和平时安于平凡的精神境界,豁达淡定的处事态度,在这追名逐利、物欲横流的尘世上显得多么难能可贵呀。

华家寨走过的风雨历程,更坚定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与爱护。

再回首,在夕阳照耀下的华家寨是那么的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4579.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