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乱序中,东京风格原来是这样的

东京风格

10年前热播的电视剧《蜗居》,引起无数人对大城市年轻人生存状态的热议。蜗居让局中人焦躁、痛苦、愤懑,扭曲了自己的“三观”,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早在唐代,诗人顾况就以“长安居大不易”来逗乐白居易,可见大城市的居住从古至今都是不容易的。而众人眼中“居大不易”的超大城市、追求清寂和式之美的日本东京,会是一番什么模样呢?

小编碎碎念东京风格的图片

这里有本《东京风格》,似乎把东京住宅风格进行了别样的诠释。

因为简单所以自由

哇哇,不会是这样的吧,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堆放了太多的物件:书、碟子、电话机、电视机、水壶、饮料瓶、化妆品……一扇小窗被遮盖得严严实实,因为害怕光线影响睡眠,而睡觉的地方实在是小之又小,甚至把壁柜当作伸脚的地方。头顶是一条绳,用来当衣橱,挂满了衣服。当然,钟爱的玩偶、漫画、唱片,各种收藏都妥妥地有藏身之地……房间的轮廓因为这越来越多的杂物已经被修饰成了圆润的弧形。

这些房间逼仄而简陋,当然不大可能属于在社会上打拼多年已闯出一番天地的成功人士,它们的屋主(多是临时的)大都是一些从事艺术的工作者、酒吧DJ或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儿租金便宜,通勤方便,更重要的,这里有年轻人熟稔的酒吧、书店、餐厅……他们贪恋着这便利的“都市味儿”。

年轻人总是酷爱自由,如说唱般不羁。在家乡,或许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大房子,过得舒适而安逸,他们却带着梦想离开了家乡,到大城市里寻找机会,“梦想很远,但万一实现了呢?”他们在寻找便宜的出租屋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地段和环境,而是如何简便,可以随时拎包走人。而和式木造公寓正满足了这种需求,一个小空间带一个木拉门,带了壁橱,住进去的人无需另外添置家具。这种内涵胜于外饰的居室,让人简单而快意。

美在乱序中

日本美学的本质是“美在乱序中”,无论乍看起来多么杂乱,里面其实都有一种坚定不移的秩序。这种“序”不仅不肮脏,反倒有种谜样的魅力。——这些房间还真的别有一番魔力呢,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

为大多数而作

正因为有这种美,所以它们吸引着作者都筑响一用心来拍摄。他走访了100多个东京居民的出租屋,走访中他看到,在小小的蜗居里,存在着媒体幻象之外真实的东京风格。他对传统意义上高大上的日本居室似乎不感兴趣——这些居室需要宽敞精致的庭院、静静地用于冥想的茶室,可以在缤纷樱花下感受生命的灿烂与短暂……

这些,他认为只是少数名流的生活,而90%的大多数,并不那么美好,也不那么上进,但,却是真实亲切的生存空间。他尊重这默默无闻的大多数,要为这平凡的大多数而创作。

生而为人,总会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为外物所羁绊,为他人眼光而活;还是率性而为,为自己的灵魂而活?我们总是犹疑踌躇,语焉不详。

但在《东京风格》中,都筑响一说:“佛教有句话叫‘坐则半席,卧则一席’。无论修建得多么恢弘的宅邸,人睡觉时也只需要2平米的空间,再怎么敞开肚皮,也吃不下10人份的饭菜。”

《东京风格》的最后,他以一幅《夕颜棚纳凉图》作结,表明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人生极尽荣华,都不如舍弃广厦,在山间结庐而居,静静等候死亡。”

这本书出版于1993年,之后多次再版,但一直到今年,这本书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2003年,在本书出版10年之时,都筑响一发现年轻人的生活样态却丝毫没有变化,而再过10多年后,情况有无变化呢?即使没变,都筑响一也不认为是件坏事,因为,“无论杂志还是电视,媒体这种东西时刻都在煽动我们的‘进取心’,而这往往与某项消费捆绑在一起。既寻觅不到‘进步’痕迹,也看不出‘进取心’的那些生活空间,仿佛在无声地指引我们:跳出这种‘进步’观念”的追逼,把自己解放出来不好吗?”

的确,就算生活在这样的蜗居里,又有什么不好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4277.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