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那些年(二)

从1963年底开始,生产队里陆续来了征兵招工的工作队,每次父亲都要围上去看,问东问西,好想跟着人家走了。可祖母不让他报名,尽管明面上不阻拦,但总会对父亲说:等你把田里的活路做完再去报名。活儿哪是做得完的?父亲知道她肩上的担子重:祖父在粮站上班,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祖母一个人里里外外操持,真的是非常辛苦。家中父亲排行老大,从小就被教育着要为父母分忧,做弟弟妹妹们的表率。他对母亲的话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不敢顶撞,大家都说他很孝顺。但在招工跳农门这个问题上,父亲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因为决定着他的一辈子。

 

第二部分 1964年7月——1966年:青年学工时代

1964年7月,队里又来了一拨招工队伍,是四川省水电十局来招水电安装工。听说跟电有关,父亲的精气神一下子来了。因为他从小就喜欢捣鼓电器,还跟着书本亲手装了个矿石收音机,爬到树上把线接通,收音机里就发出中央电台的声音了,这在当时洋气得不得了。这一次是父亲最喜欢的工种,他心说我必须去报名!

趁着祖母去了太平场,父亲偷偷去报了名。招工的很和气,问了一些情况,就让他回家等消息。母亲回来父亲一说,刚开始有点生气,但后来知道了他的决心,又听说他喜欢这个工作,就同意了,这可见祖母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几天后接到通知去体检,体检之前还被对方邀请到招待所里大吃一顿。招工单位负责人说:今天办这顿招待,是感谢大家的支持,不管你们体检结果如何,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当时县里最大的招待所被坐得满满的,“初试”成功的人们非常兴奋,父亲感觉自己生平第一次被这样看重,又看到对方这么够意思,心头好生希望能跟着他们走。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到了放榜那天父亲居然没被录取上!一问,说是体检单上写着“肝下坠1.5公分”,体检不合格!母亲当过村上的妇女主任,管过妇女生育等工作,在县医院培训过,与医生们很熟悉,找到医生一问,才知道是个误会,“肝下坠1.5公分”不是什么大毛病,只是青少年在生长过程中的一个现象,长成熟了自然就好了。而招工的隔行如隔山不懂,就以为身体有问题。祖母带着父亲找到招工队一解释,也就过关了。

第二天到乡上转户口,转粮食关系,父亲真正成为一名“单位人”了!平日里耍得好的几个小伙伴都跑来,羡慕得不得了。这次报名的很多,被选上的比例很小,我们大队才选了4个,全县招了50名。要求带粮食,父亲就吵着背50斤大米去,祖父是粮站的,劝父亲带上粮票就行了,可父亲人老实,硬是背着米提着铺盖卷上车,结果米还弄撒了。带队的说,其实你带够粮票就行了,于是送行的祖母赶紧回家把粮票拿来,省去了父亲背米的辛苦。

汽车开动,一路欢歌笑语,大家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好多人还是第一次坐汽车,实在是又兴奋又幸福。有两个从县文化馆招来的姑娘,非常活泼,领着大伙唱当时最流行的歌:东方红、翻身农奴把歌唱、我们走在大路上……那种新鲜活跃劲儿,那种年轻人才有的朝气蓬勃,让人终生难忘!而此后父亲转战南北,一路都是大部队出行,穿着漂亮的白衬衣,背着一式的背包,队伍里都是些百里挑一的年轻小伙子大姑娘,个个漂亮又精神,走到哪儿都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引得路人惊奇地看着他们,还以为他们是出洋归来的留学生。父亲说,人生最风光的时候,就是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了。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1张

学徒工

车子开进灌县,看到那么高那么大的山,一车子的人都很兴奋!之前哪曾看到过这么漂亮的山?他们来到伏龙观前的一个大坝上,开始分班,12个人一班,自由组合,一般是同县比较熟悉的站到一起。从这天起就开始了为期近半年的半军事化培训。早上6点集合的哨子一响,就得迅速集合跑操,跑完操回来统一洗脸、吃饭,然后坐进教室。老师都是些专家级别的工程师,他们从国际政治气候说起,讲到国家对水利事业的考虑,并对学员们说你们的名字都是在国家水利部挂了号的,国家下决心要把你们这一批学员培养成为中国第一代水电事业的顶梁柱,说得学员们一个个热血沸腾,暗暗下决心努力学习,绝不能辜负了国家的培养。

上完思想课,又上了几天文化课,学的都是与水电有关的课程,然后考试,再根据考试情况分工种。分工种的那天,500多人聚在一起,一个个念名字分工种,有电工、车工、铆工、水能机工、发电机工等,分配的原则是根据前面的测试结果,哪方面擅长就分哪个工种。父亲分的是铆工,这个工种要求知识全面,特别是数学要好,因为铆工是金属构件施工中的指挥者,要把板材、型材、线材、管材等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加工方法制作成钢结构,要做的工艺包括放样、号料、下料、成型、制作、校正、安装等。分工下来,就进行单科学习,一直学了近半年才算结束了在灌县的培训。

当时组织培训的是总部设在湖北武汉的中南局,在灌县培训完毕,有一部分人留在川内,其余的都坐船到了武汉。在武汉,这几百号人又被分为三部分,分赴湖北、湖南、广西三省的培训基地,开始实战训练。

父亲被分到了广西,那里正在建中国第一个低水头电站——西津水力发电厂,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发电厂是毛主席亲自批示建设的。它建在郁江的中段右江上,右江是邓小平打过游击的地方。所谓低水头电站,就是在地势平缓、水流量很大的平原地带,通过筑拦水大坝造成巨大落差,利用水能来发电。它与高水头电站不一样,高水头是建在地势高的地带,利用地势本身形成的落差来发电的。

当时美国与越南的战争打得正酣,水电基地离友谊关很近,只隔了几公里,经常可以看到全副武装的军用汽车、军用列车开过。为防美军的飞机来骚扰破坏电站,基地专门成立了民兵队,各班还挖了战壕,每人发一支苏式步枪,一个班发一架重机枪,可以对空射击。一天下午,父亲和伙伴们下班后到外面的河边洗脚,看到有三架中国飞机追击一架美军飞机,咬得非常紧,最后美机丢了汽油箱才狼狈逃脱。又有一个晚上,有特务打信号弹,大家半夜起来捉特务,主要是基干民兵在追击,工人们不过是凑个热闹,但也有种近距离接触战争的兴奋感。

当时大型机械设备都是从苏联进口的,但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已经恶化,不仅撤走了专家,提供的设备也比较粗糙,工人们就将设备进一步打磨修整,方便使用。父亲他们既是学徒,也是工人,跟着师父全面参加建设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到实地安装闸门,往往是在二三十米高的大坝上作业。刚开始父亲很不习惯,但爬高爬多了,也就不怕了。有一次,一个技校毕业的师弟和父亲一起上高空作业,师弟吓得大汗长淌,手脚打抖,怎么都迈不开步。比师弟大不了两岁的父亲在旁鼓励他:你不要看下面,只需看上头,抓好脚手架,一节一节地走,没有什么吓人的。父亲在谈到自己职业的时候总是说,如果有恐高症,最好不要干这一行,它确实考验人的胆气。

父亲的师父叫李贤,是个河北人,上海技校毕业,师母也从北方一起跟过来,他们有两个女儿,当时都还小。他同时带了三个徒弟,相比而言,最喜欢父亲,因为他人机灵又好学,师父做事一丝不苟,要求徒弟也非常严,父亲是大师兄,下面的两个师弟常被骂得狗血喷头。但工作一完成,师父又非常和蔼,常叫徒弟到他家里玩。师母人也很好,常常煮饺子招待他们。那年春节父亲和师弟们都没有回家,放假那几天,一起约起到南宁玩。南宁是广西的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绿化很好,非常漂亮。他们逛公园,逛百货大楼,给师父师母买礼物,又给家人和自己买了点东西,非常开心。回来把礼物给师父,师父也非常开心,大家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虽然开心,但毕竟是第一次在外过年,心里还是牵挂着家。

春节即将过完,忽然接到家里的信,说祖母得阑尾炎进医院做手术了,父亲急得要请假回家,师父劝他说,阑尾炎手术是个小手术,你还没回家,你妈就已经出院了,还不如写一封信回去安慰一下。当时的信从广西到四川要走一个星期,果然,父亲的信才发出去几天,家里的第二封信来就说祖母已经出院了。

那年基地上还来过两个大人物,一位是罗瑞卿大将,他当时60岁左右,坐着轮船过来视察工作,随身带了两个警卫员,人很高大,很和蔼,一来就和工人们握手问好,一点架子都没有。还有一位是李宗仁,他的家乡在广西,听说广西建了中国第一座低水头水电站,专门从美国赶回来参观,据说当时他已经生病,人非常衰弱,被人从轿车上扶下来,勉强走了一圈,脸上布满了笑容,边走边点头。

 

成为技术工人

到1964年底,电厂建好交给了当地,父亲这批学徒工就在师父的带领下回到湖北中南局总部,在那里又学习了几个月。父亲同时的那批女学工非常少,回到湖北,这里已经招收了不少女学工,李贤师父也带了几个女学徒,她们非常佩服师兄们,常常为他们洗被子、缝衣服,大家相处十分融洽。本来中南局这边想把父亲他们留下,可四川那边不干,因为四川也是急需水利人才,等着这批培训出来的骨干力量回去修电站。于是,几个月后,父亲回到了四川,也结束了学徒工时代。

父亲这拨人回川后仍然回到灌县,成为厂子里的技术工人,一个个年纪轻轻就开始挑大梁,真正实现了当年国家“培养水电事业顶梁柱”的初衷。1966年,映秀湾水电站和渔子溪水电站几乎同时开建,其中前者的规模更大一些。不久文革开始,但工作照样做,受的冲击不是很大。

在四川建的水电站大多是高水头电站,因为山地比较多,可以利用地形落差来发电。首先是土建队做开路先锋,在高山水的上游打洞,接着父亲所在的安装队做好压力钢管,进洞后用混凝土将钢管与山体浇筑成一体,水便可以从山下顺道往下流,形成强大的压力冲刷水轮机从而发电。从建这两个水电站开始,他们的工作分两步走,先要在厂里做好钢管闸门,然后拿到大坝上安装,做闸门的工序包括划线、切割、修弧、焊接等,父亲做的是第一道工序,在钢板上划好线,这活路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费脑筋,必须精准,因为是在钢铁上划线,一笔划下去没有更改,错了就损失惨重,而且责任重大,搞不好还会坐牢!你可以想象,一个不合格的闸门如果被安在了大坝上,哪怕有一丝丝的漏洞,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要求的精确度是以毫米为单位,绝不允许有3毫米以上的误差。

父亲回忆说,修水电站在老百姓心中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特别是到了边远山区,在修建过程中他们会远远地观看,眼睛里充满了惊讶和佩服,觉得工人师傅好厉害,建成后发了电,黑夜茫茫的历史从此结束,当地更是一片欢呼,连县委书记都会亲自上门庆功,说着感谢的话。

作为一名工人,父亲赶上了好时代,那时候正是新中国大搞工业建设的年代,国家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花了大力气培养父亲这一批水利学员。而水利安装队更是个紧俏部门,全国各地很多电站都没有专门的安装队,属于稀缺人才,所以在映秀湾和渔子溪水电站之后,他们被国家水利系统统一调配,从此转战南北,开始了在全国各地修建水电站的人生历程。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第2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4217.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