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记者节,说说我在报社的日子

曾经,我是一名报人。

——

岁月留痕

-时光拨动着灵动的琴弦-

刚刚过去的N多年时光,我人生的黄金时代,大半奉献给了县里的机关报。这是一份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报纸,用行业管理者的话来说,它只是一份内部刊型资料。其实,它的存在委实不易,因为一直在不停地改改改。忽而四开小报,忽而对开大报,忽而又变成半月杂志,然后又改回报型,从16版到8版不等,最后基本稳定在8版四开小报上。

想当年,我从一名小记者做起,跑遍了城里乡下的每个角落,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写了不少带着泥土芬芳的稿子,还有不少政论性的大稿子,也算是不知天高地厚指点县情激扬文字了。当编辑,为遣词造句、为标题甚至为标点,如老学究般,细细斟酌打磨,不敢有少许马虎。有好几年,为加班排报熬到半夜成了家常便饭,那时候孩子小,全靠有老父亲在背后托底才熬了下来。

报社几易场所,人员大多时候维持在个位数,居然也能够每期按时出报,而且坚持原创内容鲜活。做纸媒的风险很大,无论怎样小心翼翼,都不敢说自己就万无一失,因为写在纸上的字仿佛打出去的子弹,没有再收回来的时候,只能祈求精准打击。一个眼神不对,就把错误放过了。一期报纸,不管做得多么漂亮,只要发现有一个错别字,都会前功尽弃全盘皆输。所以每期的校稿,我是最为紧张的,明明已经读了千遍万遍,还是舍不得说“可以传了”。有好几次,都已经把版子传出去了,办公室里冷不丁地响起一声尖叫:“啊,这里没改到!赶紧给印刷厂电话,说我们的版子改了重发!”这个尖叫的人往往就是我,所以同志们都很紧张我,生怕我又冒什么杂音,让人半夜了还回不了家。

就算回了家,我也是强迫症似地把所有的文章和版子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第二天到了单位,拿着新鲜出炉的报纸,尽管有几分喜悦,更多的是紧张,生怕接到什么电话,说我们把哪儿弄错了。哎,这样一份职业,把人的半条命都搭进去了,真叫人又爱又恨。

但而今回想起来,就算那些犯错的日子也是值得怀念的。记得有一回半夜胡思乱想,突地我一蹦三尺高,严重怀疑出现了大的失误,急忙叫上美编奔赴报社,果然出了纰漏,竟然把社区的名字张冠李戴了!我们这一去,简直叫力挽狂澜于大厦之将倾!修改完毕后行走在瑟瑟寒风中,没有懊恼和抱怨,倒是充满了豪迈与庆幸。

往事如烟

TIME

QUIET

去年五一,我在新单位值班时桌椅摇晃了几下,一下子让我回想起2008年5.12那天,我在报社楼上(其时我们已经搬到了大市场3楼)所感到的恐怖。那天我和同事们在充分摇晃后,躲到了办公桌下,绝望地等待不可知的未来。此后的数月内,每天大家会在露台上看云识地震,地震的阴影在心头持续了很久。这幢楼房当年被拉扯得墙壁裂开了缝,估计再大一点的震级或时间再长一点,就得垮掉。但震后检测它仍然非常牢固,修补之后一直沿用至今。

有几年出县上“两会”特刊特别辛苦,当天的内容务必连夜做出来,这一做就常常过了半夜,我记得最迟的一次做到了凌晨4点。会议一般都在年末召开,窗外寒风刺骨,漆黑一片,而报社里还灯火辉煌,忙得不亦乐乎。第二天一早还要赶着把特刊送到大会会场,大会一开,疲惫不堪的我们还要继续忙着拍照写稿。这样的场面维持数年之后,改为会后综合报道,作资料保存。忙碌的这些年,心中尽管也有过怨言,但大家齐心合力,反是在苦中品出一丝甜来。

还有一份讲究时效的特刊——赛艇特刊。赛前会出一期热身报道,赛中、赛后也各有任务,展示比赛盛况。这份特刊相对要有趣得多,行文可以更自由活泼一点,可以用大幅的图片尽情渲染,少了政务类报道的许多条条框框。为把每年的赛艇特刊做成精品,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想的是推陈出新,每年都要变换风格。特别是在头版想了许多花样:写过诗歌,写过评论,写过散文,还配发英语译文,真正做出了“国际范儿”。第二天把报纸送到比赛现场,和外国帅哥美女合影,他们对着我们的报纸竖起大拇指,点了个大大的赞。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带着这份地方小报漂洋过海,成为中国记忆的一部分。

每每想到这儿,我这个 “老报童”都油然升起对自己曾经从事这份职业的骄傲!

报社,是个历练人的好地方,又常常是个卧虎藏龙之地,分布着不同年龄段的同志。很多小年轻刚来时连消息通讯都分不清楚,但等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进入状态——每天都能接触到不同的人,能听到最新的新闻,还有每天都必须动笔,这样的差事是不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这里不仅出记者编辑,还出作家,其中的佼佼者已经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你说牛不牛?

我一直喜欢报社的工作氛围,这里就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大家以兄弟姐妹的感情相处,每领到任务便协同作战。每周有两次雷打不动的集会,一个是策划会,一个是编前会。不仅把本周的采访报道重点进行讨论分配,还要把上期报纸进行点评,交流心得,各抒己见,此外还各自讲述新鲜事,交换人生感悟,畅所欲言。现在回想起来,那一个个瞬间真是闪闪发光啊,我看到的眼睛里全是星星在闪烁!一个团队怎样才有战斗力?为什么我们的每场战役都打得那么漂亮?因为我们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彼此有很深的认同感,我们不止有工作友情,更有家人的暖意!

在报社工作,也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尤以老年朋友居多,他们都是报纸的忠实粉丝,一期没收到都会心中不安,要急着到报社索取。这些可爱的老同志还喜欢舞文弄墨,经常来投稿,这些老同志是我们报纸难得的忠实读者,理应多照顾一些。在新媒体当道的时代,这样的忠实读者越来越稀缺了!

我的一发小,也是个文学爱好者,最喜欢到报社来玩,每次来都感叹我们的工作氛围太好了!她对自己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甚为珍惜,多年后她还能拿出一期上面我和她同版发文的报纸,令我十分感慨。当我离开报社时,她都难过得哭了!简直比我本人还要难受!

-往事历历留在岁月的梦乡-

2013年底起,网络新媒体悄然来袭,报社承担的是今日头条号。以前做报纸,再漂亮的文章也不知究竟有多少人看过,而现在,阅读量是清清楚楚可以见到的。没料到自己一篇写豆花饭的文章在短时间内点击量可以破万,这是一个传统报人在媒体转型中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心得体会发表在市级新闻刊物上。后来,又参加了市上组织的中传传媒领军班培训,对新媒体算是有了个全面的认识。

时代的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今天的热门行业,明天就有可能江河日下直至消亡。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心理承受力需要足够强大。

N多年时光里,我见证过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也亲眼见它日渐衰落,不管纸质媒体如何江河日下,在我心底依然视之为最爱。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自信满满地写到:
“但传统媒体是否就此消亡、是否已失去存在的意义了呢?尽管当下寒流汹涌,我还是以为,其实也没这么悲观,因为受众可以细分,没有一种媒体可以通吃天下,每一种媒体都可以先拿到属于自己的份额,然后再考虑改进方式分到更多羹。而且,在我内心,总有这样的期盼,人们总有一天会对手机产生厌烦之情,恨它霸占了太多的时间,改变了宁静生活,于是戒网,戒手机,重又回到品嚼书香的安静时光,一家人又重新快快乐乐地回到电视机前同看一出肥皂剧……。其实何来传统,何来新?每个人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就对了!”

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包括阅读,这就够了!今生曾经做过一名报人,也就心满意足了!

今天是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谨以此文献给曾经的自己和依然战斗在新闻一线的同仁们!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4200.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