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2020

2016年11月,我来到这所学校的第三个月,开始接手一个高三毕业班,还是重点班,班主任是极其负责的一个老教师,几乎每一个早自习都会亲到教室监督学生的早读。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然后四年来,我就这样一直跨头教学,也就是一直跨年级担任语文教师。

2017年送走了我的第一届高考生,那一年的复习时间里,最让我印象深刻也最追悔莫及的是,寒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布置,有一个非常认真的女生,她叫李玉在,她曾经说我很像她的表哥,而那次寒假作业,因为她的默写没有合格,结果我要求她们抄写高考必背篇目,而她工工整整地抄完了。

2017年的高考作文关注宏大主题“高考恢复三十年”,但命题者却巧妙地设计了副标题的任务指令。太多学生在标题上折戟沉沙,尽管作文的标题拟写、结构脉络、文体意识的训练等面面俱到。即使是那么普及而又细微的作文标题技巧,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和作文训练里却被认为极其简单而想当然地忽略了。

2019年,我从高一带到高三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他们三年的语文学习,终究囿于各种各样的客观条件而无力应付这场选拔性的近一千万考生参与的高考。

经历了2017年的试题创新与2018年的平稳过渡后,2019年的高考依旧在高考作文的选择上实现了有效规避热点和“守正创新”的命题追求,那样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语短情长,那样的立足于学生生活体验与反思的师生关系观照,着实难倒了一边倒地围绕社会宏大主题、人性品质的议论文写作进行训练备考的一线教师和学生。

也许会永远记得那个叫夏文毕的男生,他的理综和数学都挺好,就英语极其糟糕,然后语文呢,常常不痛不痒地稳定在一百分左右,正应了那句广大学生语文学习不够重视的真理:“想要考高分很难,考低分也不易”。不料,高考放榜,满心以为上个本科线是铁定的事情的他,却与本科录取线以一分之差失之交臂,语文81分,足足和无数次的模拟考试平均得分低了二十分。

想到无数次的语文课上,他迷离飘忽的眼神,他漫不经心的学习动作,又何尝不是一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惨痛教训。深感遗憾的我,却再也无法告诉他,人生从来没有铁定的事,也从来没有想当然就来的成功。

2020年,这所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重点打造的实验班,高一四十人,文理分科后因为学校统筹安排出现断层,只有34人,一直到毕业。

如果学生有三分的拼劲,我定有十分的干劲。但事与愿违的是,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今年以来,我开始深入反思环境的影响作用),语文科目的学习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无法拒绝的课程罢了。科任老师各自为阵,学生学习看科任老师的态度行事,学科融合与交流几近空白,高考复习的研究探讨流于形式。

尽管语文学科没有拖了后腿,尽管总体上的语文成绩差强人意,但个别学生发挥失常,两个基础与天赋俱佳的学生没有竭尽全力,还是让这个2020年的特殊背景下的高考充满遗憾。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似乎不再是一个科任老师可以解决的高端任务;如何科学精准地备考,也不应该是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独立战斗;如何在核心素养地引领下,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化助力,让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个人生命体验与全国高考备考的灵活应变相互交融。这些,当依赖一个年级一个学校的顶层设计、教研共同体打造、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建设、兼具物质与精神的激励机制等的合力共建。

如果再次迎战高考,就在明年后年大后年,我这个始终相信高考能改变命运的语文老师还能做得更好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2039.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