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人家 小编碎碎念 正文 下一篇:

这是制度是bug

这几天,那些烂尾楼业主们集体停贷的事件越演越烈,本身我自己也是财经爱好者,又是房地产行业的从业者,所以一直都有在关注这事情的走向。

 

今天最新消息,据说已经上升到三位数了。

 

着实让人很揪心。

 

担心的是业主,担心的是国内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担心金融方面的风险。

 

其实关于楼盘烂尾的事,很多年以前都是时有发生的,就在咱重庆沙坪坝就有,前两年在天天630新闻报道里看到的。

 

很多业主大年三十就住在没有竣工,没有窗户,也没有门,更没有经过装修的清水房子里,取水需要提个桶走很远的地方接,烧水做饭用的是液化气罐。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不看报道,是很难想象他们在这样的房子里面怎么生活,甚至这样的房子还没有我们农村的土瓦房的条件好。

 

最要命的是,这个楼盘烂尾在当时就已经超过三年,他们把唯一的希望就寄托给了当地政府部门,希望能协调尽快复工。

 

不过从报道的情况看,结果并不理想。

 

开发商和施工单位都在相互推诿,谁都没有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政府部门在其中也只是和事佬的角色,没有任何一方舍生处地的为业主考虑过。

 

当然,原因还是因为火石没有落在他们自己的脚上,他们也做不到感同生受,所以事情也就这样一拖再拖,拖了两三年。

 

2007年的时候,我还没做工程这行,对房地产等模式还不了解。

 

有一回过年,在房地产开发单位做管理层的亲戚来家里吃饭,在席间提到了某某楼盘的预售,说什么时候开盘卖房,到什么时候才交房子。

 

我在旁边听得一头雾水,因为我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房子都没有建起来就可以卖。

 

相信到现在,不是对房地产有所了解的人,都还想不明白为什么房子都没有,就能把房子卖完啦。

 

这就是行业的奇葩制度,预售制。

 

这个制度最初是来源于香港的卖楼花,本身的初衷是因为开发的资金压力非常大,通过预售可以让房企提前回笼资金,保障后期建设的资金需求,但是咱们引入内地后就把它玩坏了,房企把这些钱拿过来不是为了本盘的后期建设,而是拿去继续搞下一块地。

 

行业内对这种模式称之为,高周转。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碧某园。行业内的高周转一般是456,而某园提出更变态的345(即3个月开盘,4个月回笼资金,5个月实现再开发)。

 

那如果3个月达不到预售的要求怎么办?

 

开发商有的是办法。

 

第一是压缩工期,曾经的深圳不是号称三天一层楼吗,他们搞2.5天一层楼,常常是混凝土浇筑后还是稀土,钢管钢筋就上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碧某园的房子为什么有那么多投诉的原因之一。

 

毕竟施工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要是还是没法达到3个月拿预售的要求怎么办?别急,还有第二种办法。

 

比如高层住宅的规定是主体完成一半,但是经过前面的努力之后还差两三层怎么办,搭外架,把外架往上升,升到规定要求的高度。

 

请住建部门来的时候,信封装厚一点,人家自然就懂了,站在下面拍个照就算符合要求。

 

懂了不。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预售制度是极其不合理的存在,违背了市场经济下商品交易的准则,等于是拿巨额资金是测试人性的贪婪。

 

这是制度是bug。

 

说说我自己买房的经历,我第一套房和第二套房都不是买的期房,当时就是看透了预售制度下期房的风险。

 

特别是在重庆买第二套房的时候,当时是20年疫情之后的那段时间,销售不好的情况下,已经有很多房企传出资金链不理想。

 

我们也去看过一些新盘,售楼部修的高大上,销售员吹得天花乱坠,指着一片荒地跟我们说,这里要建商场,这里又要修学校。

 

我跟媳妇说,算了,咱们还是现实一点儿,去找找看得见摸得着的二手房吧!

 

于是买了二手房。

 

现在我房子都装修好,可以住进去了,之前看过的那几个新盘还是一片荒凉,交房还不知道等哪一天。

 

现在真庆幸自己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今天就这样,明天看情况我打算简单的讲一下预售监管资金是怎么回事。

 

 

“我可以不说这个话,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我想很善意地说,时间长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真的不能这么搞。”-贾樟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10400.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