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

当今的家庭中,孩子大概成了中心,万事离不开这些在上学的孩子们。家里的家长们会一刻不停地关注我们,插手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一切加以指点和批判,不肯放手让我们自己探索生活中的一切。今天,谢老师带我们听了樊登讲解的《自驱型成长》,受益匪浅。《自驱型成长》是由美国教育家威廉·斯蒂克斯洛德博士(William Stixrud,PhD)和奈德·约翰逊(Ned Johnson)所著,既讲给学生也讲给家长,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驱动,家长学会放手。

小编碎碎念的图片

家长总打着“爱”的名义每天不停冲学生唠叨,但无尽的唠叨会使孩子压力增大,大脑也会受到损伤,大脑皮质会随之停止工作。压力分为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和毒性压力三种,而家长的唠叨就是一种慢性的毒性压力,来自长辈的控制使我们缺失掌控力,使孩子成为一个空心人。并且,有调查表明,当今青少年自杀原因大都为掌控力的缺失,家长的教育是支持而非控制,希望很多爸爸妈妈可以理解这一点。爸爸妈妈们要知道,孩子是这个世界上独立的个体,最懂孩子的是孩子自己而非家长,每个孩子也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条不紊,他需要自己做出选择,而家长只需在孩子无意触碰到底线时加以提醒。那是温柔但坚决的提醒。让孩子掌控自己的生活也就让孩子有了控制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的胜任力。这时的家长也就无需过多指点,只要让自己成为成为孩子的非焦虑临在,多欣赏孩子,成为孩子遇到困难烦躁不安时的“定心丸”。

 

另外,技术野兽–电子产品仍会影响孩子的生活甚至是家长的生活,对于沉迷游戏的孩子,家长不应该激动地实施说教,应该将自己手中的手机放下。拿起书,真正开始阅读,作孩子的榜样。家长也要理解孩子偶尔接触手机游戏,不需要强烈制止。但回归大自然是脱离手机最好的方式,毕竟,谁会在鲜艳山花中抱着手机打游戏呢?

 

教育的终点并非大学,孩子需要被培养的是良好的习惯,自控能力,和充满弹性的思考。家长学会放手,孩子学会自驱,这大概就是自驱型成长的意义所在。

 

大家如果对原著感兴趣,可以看书,如果时间不充裕,可以听《樊登读书》,里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人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live.com/10033.html

作者: 表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